书记访谈: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短板思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4.02.2017  13:11

书记访谈: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短板思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今日海南    作者:麦正华    时间:2016-12-19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多次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详细解答了“怎么看”“怎么干”等关键性问题。2016年7月闭幕的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解决全省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开出了“良方”。8月4日,省委书记罗保铭一篇题为《靶向发力,提升供给质量》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刊发,罗保铭书记指出:知彼,就是要搞清市场需求;知己,就是找准海南有效供给的短板,精准对接,扬长补短,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陵水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短板思维,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直面问题,补齐短板,全方位增强有效供给能力。

主动担当有效作为,上下齐心保障落实

在2016年全省“两会”期间,罗保铭书记亲临陵水代表团审议报告时,就一针见血指出,“陵水要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尽快摆脱房地产业一支独大局面”。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罗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两会”间隙,马上就办,在海口召开县委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意见。“两会”一结束,立即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陵水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罗保铭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特别是抢抓当前全国供给侧改革契机,不断调整优化陵水产业结构,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早在2015年底,陵水出台的《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比全省目标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要确保“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等,自觉扛起海南发展的陵水担当。同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要以热带现代农业、旅游业、高端旅游房地产业、医疗健康与生物制药产业、会展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低碳工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体育等十一大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陵水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以来,陵水围绕“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年度改革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全县上下抢抓机遇、精诚团结、主动担当、有效作为,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改革推进工作,亲自带团多次赴省委、省政府和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等厅局沟通协调工作。县直各部门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集体研究改革事项,特别是在县域“多规合一”编制工作中,真正实现了职能部门集中办公、技术单位集中办公,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实现了投资项目一律提速70%;“多规合一”、司法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均作为全省改革试点。特别是“三医”联动改革,刘延东副总理、罗保铭书记和刘赐贵省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给予肯定,县法院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代表在全国司法改革经验介绍会上作经验发言。

一系列的改革攻坚,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近期,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陵水黎族自治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更加细化了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牢牢抓住有效供给这个“牛鼻子”,围绕补齐短板做文章,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

直面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中之重在于围绕“五网”建设发力。围绕拓展城市空间框架,加快推进文黎景观大道、文黎景观大道延伸线、吊罗山旅游公路建设;改造升级城区至“三湾”公路,推进海棠湾市政路贯穿土福湾大桥项目。围绕健全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投入10亿元,加快推进“引乘济妹”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建设梯村拦水坝改扩建、都总河拦水坝改扩建、樟香坝改扩建、南繁育种基地等水利工程。围绕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实施县城三期供水工程,建设县应急水厂,开工建设清水湾二期、高峰温泉供水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围绕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3500万元实施了“陵水光网”工程,实现光网全覆盖;加快实施“智慧陵水”工程,建设微信陵水移动办公政务平台等六大服务平台。

直面民生事业短板,决战决胜精准脱贫

民生事业是陵水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上半年,陵水民生事业支出达27.42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9%。陵水始终坚持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最高追求,全力以赴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围绕促民增收精准脱贫,深入开展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主题党建活动,建立党员结对联系帮扶、党员领导干部夜宿夜访等制度,在十三届县委七次全会中通过《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精准脱贫十项帮扶措施、《打赢农民增收翻身仗实施方案》和“三业”“八补”措施(“三业”即:发展产业、鼓励创业、帮助就业;“八补”即: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生态补偿、房改补助、物价补贴、农业保险补贴、贷款补贴、低保补贴和老人补贴)等。2016至2017年,全县将投入资金5.9亿元完成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举全县之力确保今年打赢农民增收翻身仗,“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加快推进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各个项目;全面实施“健康陵水”工程;加快推进县养老服务中心、301医院后勤保障项目建设;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服务中央民族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在陵水办校。

直面消费需求短板,增强旅游有效供给

围绕全域旅游主题,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推动现有较为低端的旅游服务向全域旅游转变、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不断丰富旅游服务产品和路线,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解决当前旅游服务单一化、同质化、低端化问题,强化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有效供给,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过夜游客。先行试验区建设,确保海洋主题公园2017年底前开园,开园后,将不仅为陵水、同时也为全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我们着手把国际级现代农业园区——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5A级旅游景区,建成后,在全省也将是唯一的,园区内的农业科技、农业观光、自由采摘等将对游客具有吸引力;规划把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三湾”整片打造成为大景区,结合省里规划建设的旅游公路,连成一片;此外,现在打造的新村花镇和规划推进的碧桂园生态城、高峰温泉旅游区都将是陵水未来旅游的精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加快建设英州种业小镇、光坡休闲农业小镇、黎安海风小镇、新村旅游风情小镇,着力打造光坡圣女果采摘季活动品牌,推出乡村生态观光、民俗风情探寻、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陵水特色餐饮产业,打造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等,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旅游多层次服务需求。

直面现代农业短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农业曾经是陵水的“王牌产业”,但是当前我们的“王牌”不“”,低效规模过大,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加工能力低等问题突出。下一步,将从调精调优结构,提升质量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着手,补齐现代农业短板。做大做精做优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南繁科技产业园等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一批新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和六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农业公园,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总结陵水圣女果国家地理标识品牌创建经验,加快推广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争到“十三五”末期,打造10个以上省级乃至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依托已有的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南繁产业园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合作单位和龙头企业的技术集成、示范,加快南繁育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直面科技创新短板,培育科技创新力量

省委六届十次全会强调,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积极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设立科技发展创新基金,吸引科技人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互联网产业,建设好谷歌和领英海南体验中心,建设大数据产业谷项目。推动“农村淘宝”等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互联网创业产业园,为农村电商、旅游电商等各类创客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和孵化服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腾讯智慧陵水各公共平台建设。发展高新技术重点项目,推进低碳新型工业集聚区、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在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央民族大学陵水分校建设,夯实高等人才基础,并充分发挥“一院一谷一中心”、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院士工作站、陵水互联网创业园等人才汇集优势,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力量。

直面生态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生态立县是陵水当前发展思路的核心内容,巩固陵水生态优势,让陵水天常蓝、山常绿、水常青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我们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力度,推动垃圾消纳场、粪类无害化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管网等一批生态项目建设,完善“三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座日转运垃圾能力均为150吨的垃圾转运站;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回收利用县域可再生资源。大力实施新能源项目,自2016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光伏发电总装机为14兆瓦,保障444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稳定获得5000元以上收入,既发展光伏产业又实现“光伏扶贫”。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1000辆以上。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双创”“打违”“海绵城市”“潟湖整治”和海岸带保护、河道管理等工作,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活动,修复陵水生态环境,提升陵水的生态服务水平,增创生态产品供给新优势。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点在于规划,重点在于落实,难点在于协同。2016年上半年,陵水经济表现稳中向好,其中GDP增长10.3%,增速全省第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增速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亿元,总量位居海口、三亚之后,全省第三。下一步,陵水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短板思维,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觉扛起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