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多措并举 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解困脱困
省总工会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技能培训、“金秋助学”、大病救助和工会医疗互助
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解困脱困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陈卓斌
2014年7月,省总工会主任科员杨秋红第一次去往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国村,从县城到乡镇坐了45分钟公交车,从乡镇到村又坐了20分钟摩托车,最终看到的光国村却像其山东老家15年前的样子——道路崎岖,房屋破败,鲜有汽车驶过。
就在那年,省总工会将光国村定为整村推进对象,除了为村民发放生活补贴之外,还帮助他们大力发展本地农业、特色旅游,为当地盛产的槟榔、橡胶、黎锦等树立起响当当的品牌。短短两年过去,光国村已经基本脱贫,不再属于“十三五”规划的贫困点,也未列入此次省委、省政府开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工作对象。
光国村只是省总工会采取切实措施,开展精准扶贫系列工作的一个点。作为全省百万职工、农民工的“娘家人”,他们时刻将广大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贫苦放在心上。
针对我省12241户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省总工会加强工会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活动。比如,年扶持10个工会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工会就业援助月、技能培训促就业、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援助等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以就业创业解困脱困。
针对我省因子女上学致困的5942户困难职工,省总工会就大力实施“金秋助学”和阳光就业计划,通过推动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助学体系,按年度适当补助上学期间所需生活费、路费,确保困难职工子女上得起学,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困脱困。仅今年,全省工会就筹集资金2780.05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及农民工子女5913名,其中,农民工子女1348名,发放助学金550.35万元。
我省因本人大病、供养的直系亲属有大病的困难职工3290户,占全部困难职工总户数的11.3%。省总工会就继续深入开展大病救助和工会医疗互助活动,将大病致困职工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范围,同时号召有条件的工会出资开展大病专项救助活动。
我省市县属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共146家,有111家企业有下岗职工,占企业总数的57%,下岗职工共计6732人。省总工会就积极推动市县属停产半停产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帮助因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或没有落实相关社保待遇的困难职工,将其纳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历史原因,我省农垦系统困难职工较多(贫困户达3286户、12088人)。为推动我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政府脱贫攻坚大局,省总工会和农垦工会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针对农垦困难职工开展扶贫工作。一是经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同意,对全省垦区农场贫困人口进行入户调查、复核认定;二是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标准明确扶贫资金需求,为解决国有贫困农场的扶贫资金需求建章立制、提供保障;三是将农垦系统扶贫工作全部分解到2017、2018年度的脱贫任务中,为帮助农垦系统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本报海口9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