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目标引领2016年中国经济走向

05.03.2016  16:27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铮、吴雨、徐博、李延霞)“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经历着结构调整的挑战,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新旧动力转换的历史关口,中国经济将实现怎样的发展?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系列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预期目标。这些目标将引领2016年中国经济走向。

  【目标一】GDP增长6.5%-7%:为“十三五”开好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而去年目标是7%左右。

  报告解释说,这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要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年均增速必须在6.5%以上,这是底线。同时结构性改革会激发新动力,可以向7%去努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分析。

  正如报告所言,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表示,关键在于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是最要紧的。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要有信心。

  经济增速目标为何多年来首次设为区间?同日公布的计划报告指出,这扩大了可接受的经济增速弹性范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这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空间。

  【目标二】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报告提出,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其实报告在解释经济增速目标时,就直接与就业挂钩: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就业目标没变,释放出党和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信号,有助于增强社会信心。”济南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代表说。

  就业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我国服务业占比去年首次超过50%,服务业会吸纳更多、更高水平的就业;“双创”的开展,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就业。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表示,对今年就业形势充满信心。最重要的是经济仍会持续健康发展,一些新业态、新动能正在形成,将对就业产生基础性的利好作用。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