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警方盘点电话诈骗手段 提醒市民转账前"四必想"

22.05.2014  00:19

  海口网5月21日消息 (记者 钟元韬 特约记者 张振汉 通讯员 吴春望)“喂!我是××公安局的,您的个人银行账户已经被盗取,为了您的账户资金安全,请您与××警官联系,并按照警官的要求操作转移资金到安全账户。”如此之类的电话你接听过吗?千万别信!警方教你如何识骗局。

  常见诈骗手段:固定电话欠费、冒充朋友借钱、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等。

  固定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电话及任意显功能,冒充外地电信公司、公安机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名义打电话给被害人,称受害人的异地电话已大额欠费,后又称被害人身份被犯罪集团利用洗黑钱,谎称受害人的银行帐户将冻结,让受害人将银行帐号内钱款汇到安全帐号进行诈骗。

  冒充朋友借钱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事先掌握的一批手机号码、姓名等资料,然后随机拨打事主电话,在电话中能叫出对方姓名,让事主误以为是朋友或者熟人。冒充成功后,再以“出交通事故、打人、嫖娼被抓”需要交钱为由,向事主借钱,叫事主汇钱到其帐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

  犯罪嫌疑人假冒电信人工服务平台,打电话至居民家中,谎称事主有邮件(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寄出信件)未收、或身份证或银行卡被盗用参与贩毒洗黑钱等情况,事主否认以后,对方即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警方”,乘机套取事主身份资料并要求事主将现有的银行卡内资金转入他们金融保护中心的专门帐号进行保护。或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受害人在ATM机进行转帐操作以达到非法占有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一般来说,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1、贪占小便宜的心理;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封建迷信心理;4、虚荣心理;5、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6、好逸恶劳、想入非非;7、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等。

  海口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所谓“安全账户”,为您的存款进行保护的,一定要保持冷静,谨防上当受骗。遇到诈骗线索,请您高度警惕,及时拨打110向警方咨询、举报,转账前“四必想”:我为什么要转账?我认识对方么?我是否会落入转账诈骗的陷阱?我是否应该向“11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