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海口“竹签井盖”事件 三方均称当时里面有钢筋

10.08.2014  20:54

      第三方质检单位检测没有发现钢筋 设计方:设计图显示有钢筋 施工方:按图施工放了钢筋 监理方:当时验收是合格的

      井盖钢筋去哪了?

      现场一块断裂的闸阀井水泥盖板,断口处露出了几根明显的竹签,没有任何钢筋。

      第三方检验机构对闸阀井的水泥盖板进行检测,发现盖板内没有钢筋。

      9日上午,按照海口市政府要求,海口市国土资源局、第三方质检单位、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相关单位一同来到海口美兰三江金墓坡耕地开垦项目现场。经工作人员检测,闸阀井盖板内未检测出钢筋。面对如此情况,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各执一词,盖板内的钢筋到底去哪儿了,依旧未能给出明确答复。

      此外,面对总投资535万余元的工程,4年闲置荒废的质疑,海口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掉头走开,未置一词。

      A.第三方质检:

      “盖板内没有发现钢筋”

      9日上午,海南津海建筑材料检测公司工作人员来到了海口市三江镇冲坡岭豪福江莲雾示范基地,对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金墓坡耕地开垦项目内闸阀井盖板内是否有钢筋进行检测。

      本报9日见报稿件曾报道,该耕地开垦项目内的闸阀井盖板内出现竹签。一名女记者站在盖板上测试盖板硬度,身体一跳,整个盖板瞬间断裂,女记者掉入闸阀井内,腿部被划伤。而断裂的盖板上则出现了竹签。随后,海口市政府连夜召开会议,确定调查方案,安排9日上午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上午10点,海南津海建筑材料检测公司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检验员符东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测定了一闸阀井盖板。他将仪器置于盖板上,轻轻移动,“只要机器发出了声音,就说明里面含有钢筋。”

      滴、滴……“响了,这里面可能有钢筋。”符东猜测,“这块盖板这个角有钢筋。”

      随行记者不信,砸断盖板,断裂处两条竹签清晰可见。经检查发现,在该盖板一侧下方,竟然沾着一条细小的铁丝。

      随后,符东检测旁边另一块盖板,检测完后,符东说:“这块盖板内,没有发现有钢筋在里面。”

      该基地有11个井,共有30多块水泥盖板,一个上午检测人员抽检的盖板均没有发现合格的,原本里面应该横竖多条钢筋的盖板里,均只有竹条。而采访中被媒体记者们踩断的多个盖板,也都如此。检测人员表示,盖板不合格不仅对人存在安全隐患,对井内的设施保护也存在。

      由此,之前媒体报道盖板内不存在钢筋,而代之以竹签的事实与检测结果相符。而这样的水泥盖板明显不合格。

      B.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

      “当时里面有钢筋”,可去哪了?

      闸阀井的盖板内出现竹签,难道最初的项目设计便是如此?

      作为项目施工设计方的海南华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设计图册”。根据图册显示,闸阀井里面主要放置水表、开关等,每个井有3个盖板,每个盖板长1米,厚6厘米,宽35厘米,盖板里放置10条钢筋。设计方负责人陈天佳说:“10条钢筋横向6条,纵向4条,钢筋直径都是6毫米。”

      既然设计图纸里面显示有钢筋,那么是否是施工方未按图纸施工?

      海南省第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项目的施工方。公司工作人员张欣到达现场,看到检测结果后觉得意外,“当时我们的确采购了钢筋,采购单也有保存。同时,我们也是按照施工图纸施工的,也看着里面确实放下了钢筋。”

      至于钢筋为何变成了竹签,张欣说,“现在距离施工已经过去了五六年,都无法确认这是否就是当初自己施工建造的盖板。这要等回去查看当时的记录方可确定,我们也可以提供当时施工的影像资料,证明我们的施工是按照规范来做的。”

      此外,工程监理方,海南辰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一位周姓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现场,对于为何会变成“竹签”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曾经监理该项目的人已经离开了公司,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该工作人员能够确认的是:“当时验收确实是合格的!”

      由此,不免让人疑惑,既然验收合格,那么盖板内就应该有钢筋。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闸阀井盖板内的钢筋到底去哪儿了呢?

      这依然有待调查。

      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一再表示,如果是施工和验收单位作假,海口市政府将用最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目前的工程是终身负责制,将依法依规一查到底”。

      C.另一个疑问投资数百万的工程为何荒废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金墓坡耕地开垦项目,范围2500亩,建设规模1960亩,项目总投资535万余元,施工费439万元。

      9日,在现场,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一位张姓负责人说:“该项目初衷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对这块土地进行了整治。”据了解,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金墓坡耕地开垦项目也是希望达到此目的,通过国土整治为农场提供土地,当时项目还配套建成了自动灌溉设施,每十亩范围内就有一个水利开关。然而该项目自2009年底完工,2010年5月验收后,至今未能“发挥作用”。

      “一直未能通电,我们跟南方电网的协商。但是费用跟我们的预算不相符,超预算了。”海口市国土资源局这位张姓负责人表示,“此外,农场的工人还对我们的蓄水池进行了破坏。”

      面对此说法,海口市三江镇冲坡岭豪福江莲雾示范基地一位周姓负责人很气愤,“这个蓄水池的使用,已经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再者,你去看看蓄水池下面的地板有多厚。”该负责人带领记者走进了蓄水池,一个工人用榔头轻轻一敲,蓄水池地板随即破裂,显示出一层薄薄的水泥。

      对于整个工程是否发挥作用,农场工人的回答很简单:“他们的灌溉系统,里面的水管、阀门一次都没用过。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灌溉系统。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弄他们的工程,我们种我们的地,种好我们的莲雾,两个谁也不影响。”

      政府投资500余万的工程,最终荒废4年,未能发挥一点作用,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面对该质疑,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一位张姓负责人未置一词,在记者多番追问下,扭头离开。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本文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