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百姓身边价格改革:停车费怎么收不“添堵”

11.12.2015  13: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实行有利于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公共道路资源利用的停车收费政策。

  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提高停车费的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停车费怎么收才合理?收多了,车主觉得不公平;收少了,乱停车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此外,定价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收取的资金用在了什么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

  让各利益相关方都满意并非易事,但这道发展中的难题,绕不开躲不过。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编 者

  谁受益谁付费,该收就得收

  收取停车费是以市场方式分配有限的停车空间这一公共资源

  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其中,私家车高达1.05亿辆;全国有35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在一些大中城市,停车位严重供不应求,道路拥堵已成常态。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其中,到2014年底,北京市停车位缺口达250万个;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停车位缺口均超过150万个。

  为调剂停车位资源使用、缓解道路拥堵,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收取或提高停车费。如杭州从去年起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实行分类别、分时段、分地区差别化的收费标准。深圳则对停放在路外经营性停车场的小汽车征收“停车调节费”,按照方案,一辆私家车除了停车费,每小时还要多交10元或12元调节费。

  不过,在一些城市,快速上涨的停车费让车主们直呼“吃不消”。

  北京市从2011年4月起,全面提高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停车收费标准,在中关村上班的李军说,他的单位周边被划为一类区域,占道停车第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15元,停车场收费也提高到一小时8元,地下停车场则每小时6元。

  “地下停车场便宜,但有时找不到停车位。在路边,一天得交一百多元。”李军认为,在公共交通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提高停车费,会损害对此有刚性需求的上班族的利益。

  李军为高企的停车费忧虑,而武汉的徐先生却为停车免费发愁。

  从今年10月1日起,武汉市宣布全面停收城市道路停车费,徐先生单位周边的很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在路边画地为牢,为顾客预抢停车位,徐先生多次面临明明有车位却停不了车的窘境。“不收停车费,一些人就会占着公共资源不让别人使用,这是多大的浪费!

  停车费到底该不该收?

  “从国际上看,很多大城市都把收停车费当做治堵的撒手锏,英国伦敦以最高每天42英镑的停车费成为全球停车费最高的城市,中心城区的停车秩序和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庆认为,私家车是居民消费的一部分,收取停车费是以市场方式分配有限的停车空间这一公共资源。“说到底它是一个经济问题,应该用市场手段化解。”李国庆说。

  “既然为特定人群使用,就应该坚持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合理的停车收费,是调节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停车费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并不等于否认停车的民生属性,而是以更公平的手段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