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陨石坑:70万年前的天外珍赐

29.06.2015  20:53

  提起白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绿茶,殊不知这里的绿茶是得益于一个巨大陨石坑的孕育才能味道独特。白沙陨石坑位于牙叉镇东南9公里白沙农场境内,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为距今约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而成。

  如果说空闲的周末里,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和酷热,又不想去成熟景区观人海,那么来人烟稀少的白沙陨石坑露营,是个不错的选择。今年5月底,记者同车友一行11人,自驾250公里,到白沙陨石坑开始了一次融入大自然的露营之旅。

   初探

   你根本感觉不出这是个坑

  初到陨石坑时,这里覆盖着浓密的植被以及成片的茶树,漫山遍野的满是青翠,谷底有清澈的小河淌过,流水哗哗作响,偶尔鸟声起伏,稀少的人烟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虽说这是个陨石坑,但是眼前看到的一切同从前影视剧中的光秃秃的陨石大坑形象相差甚远。因为其直径宽达3.7公里,过于庞大,身处其中根本感觉不出这是一个陨石坑,只觉是进入了一座幽静的山谷。

  我们将露营点就选在了谷底的小河滩上,举目四望,这里依山傍水,还有平坦的沙地,在非雨季,是个很好的露营点。山里的天气总是变化多端,刚刚搭建好帐篷没一会儿,一场瓢泼大雨忽然袭来,大伙都纷纷跑到各自的帐篷里避雨。躺在帐篷里,听着雨点齐下打在帐篷的声音,好似山谷的雨中协奏曲,再看着外面郁郁重重的山林,仿佛在接受这大自然的洗礼般,真的是美极了。山谷听雨,一场意料之外的奇妙感受。

  山里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如洗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该是吃饭的时间了,大伙生起火,开始准备我们的火锅大餐。“看!晚霞!哇!太漂亮了!”此时,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在四周翠绿山林的映衬下愈发的美艳动人。在这样的晚霞里,溪水潺潺加上洗菜的人儿,犹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美不胜收。

  山中露营的晚餐也十分的随意:排骨、肉丸、木瓜、白菜、空心菜等各种食材一锅齐下,篝火炖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共享美食,美味加倍。夜幕降临时,陨石坑中又是另一番景象。褪去了白日闪耀的光亮,山谷变得漆黑而静谧。大伙席地而坐,吹着凉爽的晚风,喝酒聊天, 听着潺潺的溪水和蛙鸣,仰望星空,好不惬意。

  在远离了城市的霓虹灯亮后,漆黑的夜空中变得群星闪耀,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明亮的光泽,凝视着这样的夜空,让人不禁开始了浩瀚宇宙的遐想:想象着70万年前,一颗来自宇宙的陨石飞速地朝这里降落,冲击着大地,造成岩石碎裂熔化、岩浆溅射四周的惊天动地景象。此时此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难以相信这幽静山谷的背后,也曾有过如此轰轰烈烈的山崩地裂。

   缘起

   70万年前的猛烈撞击

  在白沙陨石坑被人们证实以前,这块环形的谷地在当地人的眼中是片神灵庇佑的圣地。相传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因而邪魔不入、百毒不侵,海南温热湿润,本是蚊虫蛇鼠喜爱的栖息之地,可在这里从未出现过毒虫毒蛇的踪迹。曾经,有考察组曾实地对动植物分布进行探测,仿佛这里有个“楚河汉界”,界线外生物种类繁多,而界限内却毒虫绝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知这片土地的奇特之处,却又不知为何如此。

  最早发现这是个陨石坑时要追溯到1992年。一天,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的王道经研究员在对海南航空遥感图像进行地质构造解析时,发现白沙境内的“环形镶边凹陷”。这里会不会是个陨石坑呢?!脑中的想法让他激动不已。

  随后,他亲自进山实地考察验证,从构造形象,结构特征,冲击变质现象等方面初步认定,认为是一个保存较好,剖面清楚的陨石坑,但是他的想法并没有立即被证实。

  在之后的岁月里,有不少专家先后到这里考察。紧接着,人们就找到了陨石冲击的直接证据——陨石碎块。起初,科考队在白沙找到的黑色石块,与火山喷发时遗留的玄武岩非常的相似。仔细观察,一方面,玄武岩表面粗糙,而这个黑色石块表面有斑晶状物质,较为光滑,像一块黑色玻璃质石头;另一方面火山喷发后的玄武岩要成片近方圆几里,而找到的这些褐色玻璃质石头是非常零散的分布,因此基本上可以证实这个环形谷地不是火山地质活动的产物。因此,在这一系列的证据表明下,这片谷地是个陨石坑的想法逐渐得到了证实。

  那么这个撞击了白沙大地的“天外来客”是怎么样的呢?为何能够有如此大的威力?据说,科学家对在坑内找到的陨石碎块进行了估算,发现这是个无球粒陨石,约占已知陨石类型的4%,十分稀少罕见。陨石呈浑圆扁球状,重达3.75公斤,质地坚硬。与相同体积的普通石块相比,陨石碎块十分沉重,密度超高,经测算其年龄约为44.38亿年,与地球几乎同龄,经过科学的同位素检测,分析有55种矿物成分,且有4种矿物尚属地球罕见,且钾含量极高。

  这个“天外来客”的直径大约是380米,这么大的行星物质撞击白沙大地产生的能量有多大?经测算指出,撞击能量差不多相当于360颗投放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而每颗原子弹拥有约2万吨TNT能量,所以这颗陨石对于白沙大地的撞击就是720万吨TNT能量,想想是多么令人发指的数字!

  尽管人们探明了白沙陨石坑的来龙去脉,但至今这里仍有许多谜团和神秘现象尚未揭开:比如在溅射覆盖层堆积最厚的峨剑岭西侧,手表在此被磁化,摄像机在此自动关机不能正常工作,离开此处便恢复正常等。

  现如今,白沙陨石坑成为了目前我国能认定的唯一较年轻的陨石坑,也是全世界十几个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之一。其坑内不但发现有陨石,而且其坑形地貌以及撞击形成的岩石变质与震裂构造十分明显,是一处珍稀的在地表显现的太空旅游资源。

   今生

   孕育绿茶名闻四方

  虽然70万年前的那次陨石撞击给白沙大地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破坏,但同时也带来了外太空的珍稀矿物元素,使得这片土地异常的富饶肥沃,孕育了今天闻名四方的白沙绿茶。

  在很早以前,当地的人就发现陨石坑外和坑内的茶叶大相径庭,味道不一。后来经有关部门检测发现,坑内茶叶茶多酚含量31.9%,坑外茶叶的茶多酚含量为27%,相差很大。陨石的撞击,则是造就这种不同味道的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测定,陨石坑中岩石的矿物质相当丰富,有48种矿物质,茶区土壤总计已测出矿物类达50多种。由于土壤中许多植被残留物日益堆积,表层腐殖层深厚,而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生物活性较强,有机质及矿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因此,这样的土层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一般的茶树品种,在其它地方定植需经3年的管理才能正式投产采摘,而在陨石坑范围内一般只需2年即可。同样品种,长在陨石坑范围内的茶树,其芯叶也比别的地方肥硕鲜嫩,内含物丰富,并且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此外,陨石坑内四面群山环绕、溪流纵横、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气温温和,乃是天然产茶之地,故有“好山、好水、好茶”之美称。

  而在白沙当地,采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关于茶叶的来源也有着版本各异的传说。有的传说是5000年前这块谷地被雷公神的庇佑,降下茶叶种子,让这里的人种植茶叶;还有一个更为靠谱的版本,是多年以前,居住在当地的黎族农民在农闲时有上山围猎的习惯。有一次,众人围猎时追捕得很辛苦,身上携带的水也喝光了,口干舌燥又非常疲惫,便坐在一丛长势葱绿的小树旁歇息。这时,一位老猎手信手摘了几片嫩叶放在嘴里咀嚼,没多久便不觉得渴了,精神也好了起来。众人于是纷纷采摘这棵树上的嫩叶咀嚼,休息片刻便消除了疲惫,又继续打猎,最后满载而归。此后,当地的黎族人都学会咀嚼这种生津又止渴的树叶。

  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小伙子将其采摘回去,经过烘焙、揉搓、烤干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储存起来以备平时之用。当地人发现,经过简单加工的树叶用热水冲泡后饮用,不仅清醇爽口,而且具有消除腹胀、清肝润肺、清热降火等神奇功效。从此,当地的黎族同胞把这种树当作“神树”来保护,并移种于山寨周围,以便平时采摘。后来,“神树”叶子的神奇功效广泛传播,名声大噪起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再到上世纪的50年代末,国营白沙农场开始建立,白沙绿茶就开始大规模生产销售了。生产的白沙绿茶色泽绿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饮后回甘留芳,既有中小叶茶树品种清高之香气,又有大叶茶树品种之浓醇滋味。不仅如此,还含有丰富氨基酸、酶类、芳香特质、多酚类和生物碱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使得白沙绿茶逐渐成为了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远销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闻名中外。(记者 胡茂君 翁叶俊)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