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起义革命老区向民村换新颜 村民走上致富路

13.05.2015  10:18

      原标题:72年前白沙起义在这里打响,如今老区走上致富路

      白沙向民村:红绿相映美丽蝶变

      向民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特约记者陈志强摄

      从白沙县城牙叉镇沿310省道往南10公里,就是元门乡向民村,蕴含着“民心所向”之深意。72年前,饱受国民党当局压迫的白沙黎族、苗族同胞奋起反抗,在这里打响了白沙起义第一枪。

      静静流淌的元门河,蜿蜒穿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最终汇入松涛水库。这条山间清流,千百年来默默滋养着一方百姓,也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巨变。手捧史册踏上这片土地,历史的浪花瞬间在眼前闪现。

      跨过清澈见底、满地卵石的元门河,就进入了向民村。“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来到一排新建的楼房前,元门乡文化站站长李清感慨无比。

      抗争

      打响白沙起义第一枪

      据1983年出版的《琼岛星火12:白沙起义专辑》记载:1939年,日军侵琼,琼崖国民党当局逃到五指山区,鱼肉黎民百姓。为反压迫求解放,白沙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国兴召开了白沙县一、二区首领会议,商定1943年农历七月十七日举行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3年农历七月初,国民党白沙县长曾祥训召集一区的乡、保长和各村头人开会,强令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交齐各种钱粮,以及抽壮丁等。与会的乡、保、村长强烈不满,会后集中到村民王亚福家里商定对策:钱粮不交,壮丁不送,提前起义。

      1943年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二日),白沙、元门、牙叉等乡四千多名起义群众,在王亚福、符尤相等率领下,半夜到预定地点埋伏。鸡鸣第二遍,起义军持粉枪、弓箭、大刀、木棒,向驻扎在向民村和印妹村的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发起进攻,打响了白沙起义的第一枪。

      战斗打响后,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人员仓皇向南开乡南兰村逃跑,被起义群众截击,打死2人,到南开村时,又被击毙3人,敌人丢下5具尸体逃往二区的毛栈乡。

      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符亚张老人,见证了向民村近百年来发展的历史。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夜晚,当时已经26岁的符亚张也端着粉枪随大部队参加了战斗。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打仗都是光着脚,没有饭吃,也没有衣服穿,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太幸福了!”尽管已近百岁高龄,符亚张老人身子骨依然硬朗,他还是喜欢光着脚走路。

      86岁的符细开老人在白沙起义那年才14岁。她告诉记者,当地百姓为了支援前线,她曾和村里的妇女趁着夜色行动,步行数十里给细水的起义群众送水送粮。“解放以后,我们翻身做了主人,分到了田地,日子越过越好。”符细开说。

      巨变

      美丽乡村初长成

      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一直制约着向民村经济的发展。2012年以前,全村240多户仅3户村民盖起了平房,其余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经过数十年风雨,许多已成危房。但在白沙“美丽乡村”计划的推动下,向民村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革命老区村庄,已经改变了模样。

      在向民三组、四组,“美丽乡村”已基本成形,水泥铺就的村道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现代化的路灯矗立路旁与自然风光互补,一栋栋红瓦白墙的新楼房分列两旁,家家户户都有种满花木的私家小花园。而在向民一组、二组以及向民老村、向民新村等4个村组,一栋栋楼房已见雏形,施工现场一片热火。

      向民村党支部书记符建章介绍,为改善向民村民的住房条件,白沙县政府将向民村委会的6个自然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计划,从2012年开始逐步着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向民是全县唯一一个全部自然村均纳入‘美丽乡村’计划的村,足见政府对向民村的重视。”符建章说。

      2012年,向民三组、四组率先启动建设,政府除出资承担挡土墙、排水沟、村道硬化、净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对每户村民补贴“美丽乡村”、危房改造两项资金共3万多元。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向民三组村民符明基家已经盖起了120平方米的平房,新房贴着铮亮的地板砖,冰箱、彩电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种上了玫瑰、石榴、黄皮等花木,将新房装点得格外漂亮。“如果不是政府大力帮扶,大家都鼓不起勇气盖新房。”符明基说,他建这栋新房,政府补贴了3.5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展望

      种下希望收获幸福

      安居乐业,“居”和“业”缺一不可。符建章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向民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山区农村经济有长足发展。2014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795元。

      尽管有了可喜的变化,但老区群众离致富还有距离。如何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促进老区群众增收致富呢?元门乡党委书记刘海强说:将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茶、生姜等高效农业。

      刘海强说,今年县政府计划将元门河畔的什列轻田洋规划成绿茶产业推广示范基地,按高标准种植绿茶400亩,发展绿茶产业。此外,还计划将什龙田洋现有的大棚蔬菜基地改造成生姜种植基地,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姜400亩。

      “我们还计划利用向民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文化,依托元门河和即将建设的绿茶推广示范基地,发展观光旅游业,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也有机会吃上‘旅游饭’。”刘海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