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特色产业促增收 多措并举助脱贫
地处海南核心生态圈,既担负着保护海南核心生态圈的重责,又要实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白沙黎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但是,白沙人不等不靠,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深山中成功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让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白沙坚持保护优先,呵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组织带动,建立长效机制,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扛起白沙的责任和担当。
特色产业群起
白沙青松乡位于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核心区,是南渡江、昌化江等重要水系的发源地。该乡长期以种植橡胶、木薯、甘蔗等低效农业为主,加上交通闭塞,困难群众不少。2017年,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3户,2091人。
今年以来,青松乡引导农户种植益智,使农民年均收益达到3000元—10000元。全乡有20户以上农户单凭种植益智,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
青松乡引进“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引导农民种植益智、砂仁等南药,挖掘林下经济“金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特色产业生根发芽。去年,该乡新增益智种植面积达5000亩。据了解,青松乡产业发展惠及贫困群众391户、1954人,成功让359户、1497人实现脱贫。
据测算,白沙88.7%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今年以来,白沙除整合各类扶贫产业发展资金6778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南药、养蜂、果子狸等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以外,还专门安排2000万元,在每个乡镇打造1个—2个特色产业示范点。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白沙突出组织带动作用,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
据了解,白沙全县创建产业扶贫基地70多个,带动贫困群众4008户16498人,组织化程度高达86%。比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到2.2万箱,产值达550万元;牙叉镇果子狸养殖合作社创新实施“飞地扶贫”模式,解决生态核心区南开乡贫困群众发展难题,其做法得到省委第六巡视组肯定;实施“村企共建”茶园项目,解决8个“空壳村”问题;投入1.45亿元建成海南首个生态农业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可带动800户贫困户增收。
农民既拿工资又参与分红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白沙特别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让农民既拿工资又能参与分红,既有短期收入,又有长期收入。
白沙牙叉镇牙港村的橡胶树下有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数万只鸽子或飞或立,场面十分壮观。
村民王秀平就在这里工作。“我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2000元,还能学到养鸽技术。”王秀平说,今年她在这里上班不到4个月,工资收入已有7000多元。
牙港村地少人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橡胶、甘蔗等。由于近年来橡胶价格走低,村民经济收入减少。为给村民增加收入,白沙去年9月成立牙港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鸽子养殖基地。
鸽子养殖基地建立以来,已经孵化种鸽1万对,每年向市场出售肉鸽15万只,带动34户贫困户参与。
牙叉镇农业中心主任符永兴说,贫困户不仅可以在鸽子养殖基地务工,每年还参与分红。像王秀平,今年她家的分红将超过8000元。
地瓜已经成为流行健康食品。白沙七坊镇利用生态优势,引进一种黄皮黄心地瓜品种。该村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培育“黄金地瓜”品牌。
七坊镇拥阜村的符丽娟加入了黄金地瓜合作社,还在种植基地务工。她说,去年她家收入总共才9000多元,今年在合作社务工5个月,工资收入就有1万多元,加上年底合作社分红以及家里的其它收入,今年全家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
七坊镇的扶贫专干况建武说,“黄金地瓜”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大,在淘宝上优等品5斤装的能卖到100元。合作社通过提供种苗,带动全镇贫困户种植2000余亩地瓜,吸引40户贫困户入社就业。
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白沙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方位提升群众满意度。
加速推进危房改造。今年确保3083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目前改造任务封顶竣工率90%,11月20日前可全部竣工达到入住条件;11个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78.4%,11月底可全部竣工;元门乡翁村三队生态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65%。
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孩子失学。学前教育到大专以上教育贫困家庭学生7988人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秋季入学的7459名贫困学生信息核实工作全面完成,10月底补助资金可以发放到位。与省技师学院联合开办技能脱贫“筑梦”班,让40名初中毕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费上技校学技术。
让困难群众都看得起病。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2719人医疗保障全覆盖,对患有大病、慢性病的1054人按照“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已达90%以上。
此外,白沙加快落实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核实、审批、通过271户771人因病、因残及其他突发困难的贫困户纳入低保;完成办理768户农村低保、特困户享受贫困户“三保障”政策工作;让409户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享有产业扶持。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白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但白沙人依然保持着紧迫感。
10月17日,在国家第四个扶贫日,白沙县委、县政府举行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誓师大会。2000多名帮扶责任人签名承诺“心系群众、驻村帮扶、贫困不除、绝不收兵”。
白沙县委书记张蔚兰说,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固树立“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的思想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苦干实干,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整村推进以及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福祉,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县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借电商东风 闯扶贫新路
海南中部山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销难制约着产业发展,这是导致山区农民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如何突破阻碍,闯出新路?白沙创新思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将山区特色产品带入大市场,依托产业发展闯出扶贫新路。
白沙是全国橡胶大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60多万亩,胶农近10万人,年产干胶3万吨。近年来,橡胶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一跌再跌。
如何帮助胶农把橡胶卖出好价钱?白沙借电商东风,引导当地橡胶企业在阿里巴巴1688批发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橡胶企业直接与终端商家在线上完成交易,减少了线下交易中的中间环节,跳出被大型企业垄断的胶业传统销售渠道,创造了线上月成交1000多吨乳胶的佳绩。传统橡胶产业在白沙迎来新的生机。
2016年底,白沙全面打响电商精准扶贫攻坚战。县政府对全县贫困人口、电商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确立22个贫困村,制定电商精准扶贫发展战略。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定位,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将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做到一个村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重点品牌、一个电商服务站和一批网店经营者,激发山区农民运用电子商务创业致富的热情。
今年3月,全国首个电商精准扶贫运营中心在白沙落地。运营中心服务团队围绕全县22个贫困村,走村串户,通过产品挖掘、包装定位、品牌建设、网店开发、运营推广和物流补贴的全产业链服务,帮助479户群众开设淘宝网店、微店,其中元门乡福才村成为全省首个微店村。该村有1000余户贫困户触网销售农产品,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生产收益。比如:针对今年部分产业的滞销问题,通过扶贫运营中心组织开展网络直销行动,帮助群众销售玉米、地瓜、蜂蜜等产品30余万斤。从事借助电商渠道销售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白沙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拿下”了全国首个电商精准扶贫运营中心、全省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全省第一个电商智慧县域、全省第一个“满天星”农产品溯源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互联网农业小镇试点县等荣誉和称号。
(本版策划/周月光 文/周月光 王伟)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