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残疾人学手艺甩穷帽

07.01.2017  03:01

            2014年,为服务七坊镇登记在册的800余名残疾人,白沙提出培养一技之长,带动残疾人脱贫的计划,相关部门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白沙各级部门不吝投入,七坊镇相继投入30余万元改善了残疾人手工艺品加工作坊的工作生活条件,省残联也出资50万元扶持资金,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
            挑籽、对线、固定、打磨,一套熟悉的动作下来,一粒黄藤子就成了时下流行的星月菩提。日前,记者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高地村的绿韵残疾人手工艺品加工作坊采访时,工人们认真的态度、娴熟的技艺,让人丝毫察觉不到他们身有残疾。而他们靠着灵巧的双手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学到手艺、摘了贫帽。
            工人刘建他“秀”完技艺还不忘竖起大拇指。“他这是给自己点赞呢。”七坊镇干部文明虹说,刘建他是一名聋哑人,像他一样的残疾工人在手工作坊里共有18个。而作坊开业2年多来,已有54名残疾人在这个手工作坊学到一技之长,其中有16人成立了自己的加工作坊,带着其他人脱贫。
            在高地村,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都依靠橡胶、甘蔗、木薯等低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易,脱贫形势严峻。但原本劳动能力较低的残疾贫困户,却成了镇里最积极的脱贫群体。
            2014年,为服务七坊镇登记在册的800余名残疾人,白沙提出培养一技之长,带动残疾人脱贫的计划,相关部门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任七坊镇残联专职委员的陈文兴有一双“雕刻家”的巧手,他临危受命接下这个任务。
            因时常进山寻找根雕原材料,陈文兴结识了不少前来收购黄藤子的文昌客商,而2014年正逢“会文佛珠”市场价格节节攀升。陈文兴赴广东订购适合残疾人操作的加工机器、从会文高价请来名师授艺。
            陈文兴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将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与残疾兄弟交心,作坊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能产出高质量的星月菩提,黄花梨、沉香等高端产品和象牙果、天意菩提等新产品也陆续研发出来,产品远销黑龙江等地,年利润达12万元。
            白沙各级部门不吝投入,七坊镇相继投入30余万元改善了作坊的工作生活条件,省残联也出资50万元扶持资金,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