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白塘村两兄弟创办“平民识书学校” 燃起革命火种

14.05.2015  17:16

      原标题:定安白塘村:昔日揭竿而起闹革命,如今齐心协力谋致富

      秀美老区日日新

      整洁美丽的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陈红艳摄

      1926年,读过书的先进分子何振刚开办平民识书学校,传播革命思想,红色的火苗在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燃起,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之躯涌进革命大潮,只为换取自由新天地。

      89年后的今天,白塘村的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农民发展热带水果种植,鼓起了百姓腰包,实干求变的拼劲儿让家乡换了样貌,成为人人艳羡的富美村庄。

      时代更迭,日月换了新天,党旗下的信仰始终不变,成为老区发展的强大力量。

      老区村庄换了新颜

      黄竹镇白塘村,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给人颇多惊喜。

      走进白塘村,白塘水库在微风中泛着涟漪,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干净笔直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火红的荔枝莲雾挂满枝头……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走进一个美丽的乡村公园。

      而80多年前,这里的百姓却因穷困,走上了革命道路,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革命,为琼崖革命胜利贡献出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贡献。

      “白塘村的革命开展得很早,何振刚何振烈两兄弟带动了全村70多名革命志士。”据白塘村党支部书记洪礼安介绍,早在1926年春,白塘村村民就已开办了平民识书学校,并于同年秋成立农民协会,1927年5月,中共黄白支部在白塘村何氏祠堂成立,带领无畏的村民建立武装部队,积极抗争。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当初老区人民支援革命事业不讲价钱,今天我们支援老区建设更应不遗余力。”近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多方整合资源,帮助老区人民完善村庄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使革命老区再现新魅力。

      “有新房无新村”,是2009年以前白塘村人民最常说的话。村民宁愿让家里的坡地荒着,也不愿搞种养殖,因为路不好,运输成本高,一年苦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定安县采取“一个为主,五个一点”的做法,即“项目资金为主,政府捆绑一点、农民自筹一点、村里外出人口捐助一点,镇里财政出一点,县联系点单位支持一点”的做法,向白塘村累计投入640万元进行全面整治,全村群众共投工投劳3350多个,拆掉村中旧房子56间,硬化村主道1.2公里,护堤栏0.7公里,村巷道8200平方米,村民自筹金资新建的混凝土结构房屋115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政府扶持,村民搞建设真是热火朝天,前前后后用了400多吨水泥。”洪礼安回忆起往昔脏乱差的村容,再看看如今干净整洁的道路,心里感慨不已。

      发展产业谋求致富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黄竹镇和白塘村的党员干部们谋划起了另一件事:如何让百姓更富裕?

      2005年,在台湾老板的莲雾园里打工的王俊学会了种植技术,在自家的几亩土地上率先种起了莲雾。后来,王俊当选为白塘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选我,就是信得过我,作为干部,有责任带动大家一起挣钱。”王俊成立的莲雾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吸纳近10户村民,种植面积达150亩,2014年,每亩莲雾收益达3万元。如今,白塘村连片种植莲雾1000余亩,成了名副其实的“莲雾村”。

      据黄竹镇委书记陈勇介绍,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镇领导要深入农村,每年推出2—3个党建工作好经验,提出1—2个好点子;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在白塘村党建示范点建设和综合示范点建设中,黄竹镇副镇长王振华作为包点领导,总是戴着草帽,和老百姓一起谋划着村容村貌的完善;大学生村官云同笛凭着所学参与到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村民也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云同笛皮肤晒得黝黑,指着村道旁的绿植告诉记者,村里的变化,是在干部和群众的双手中一点点产生的。

      “村里近千亩荔枝,今年可以有个好收成。”洪礼安从果园回来,一脸汗水,刚刚种上的荔枝树,还需要他去指导。白塘村土地不多,镇政府和村干部们定下了发展方向——种植热带水果。不知道效益如何,不少村民都在观望,洪礼安第一个带头,种下了30亩荔枝,收获颇丰。如今,村民们纷纷种上了荔枝、柠檬和山柚。

      积极谋划乡村旅游

      近年来,黄竹镇委、镇政府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创建模式,将白塘村打造成莲雾村,还通过制作统一包装、树立富硒品牌、统一销售、与返乡大学生合作进行网络营销等多种举措打响了白塘莲雾的知名度,农户依靠种植莲雾过上好日子,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这里的莲雾很香甜,口感好!”正值莲雾、荔枝上市,来自海口的陈海亮带着孩子慕名来到白塘村尽情采摘,满载而归。在她看来,白塘村靠近东线高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加上当地土壤富硒,所产水果自然营养丰富,是采摘的不二之选。

      借着“白塘莲雾村”知名度不断提升,黄竹镇政府和白塘村也瞄准了乡村旅游。

      记者在白塘村看到,具有当地特色的黄色竹子和木头在村口搭建起了原生态大门,“白塘莲雾村”几个大字引人注目,村民们正忙着平整环境死角,干劲十足。沿着村道旁陶罐造型的景观,便来到了白塘湖。面积达100亩的白塘湖已经放水,正在进行亲水平台建设。湖边卡通造型的莲雾和荔枝等吉祥物憨态可掬,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下一步,我们将建设一条环湖道路,打造出清新朴实的湖滨景观,届时,游客们就可以在白塘村采摘、垂钓。”洪礼安告诉记者,白塘村与兴隆饭店、彩虹农场、包蜜园乡村度假公园等乡村旅游点连成一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白塘村民的升级版致富经。

      革命故事

      创办平民识书学校、成立农民协会、开辟革命根据地……

      兄弟高擎革命火种

      1926年春,白塘村的何振刚从琼台学校毕业后,与附近村庄的几位同乡一同前往上海。从偏僻孤岛来到大城市,何振刚的心灵受到极大冲击。当年夏天,这位白塘村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就迫不及待回到家乡,在白塘村开设了平民识书学校,他的弟弟何振烈等60多人成了他的学生。

      何振刚不仅教授大家认字读书,还讲起了在上海的所见所闻,给这个小村庄带去了革命的启蒙教育,为后来建立革命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年秋天,白塘农民协会在何氏祠堂成立,白塘村、边头村、三才坡村、井底村的80多位村民积极入会,何振烈被推举为主席。

      “可以说,白塘村的革命火种是何振刚、何振烈兄弟两人点燃的。”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崔开勇总结说。

      在白塘村,何氏祠堂面积不大,并不起眼,可在村民眼中,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1927年6月,中共黄白党支部就是在何氏祠堂成立的。”白塘村党支部书记洪礼安告诉记者,何振刚就是白塘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动荡时期,前途未卜,何振刚兄弟两人又是凭着怎样的信仰加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在祖宗先辈面前握拳起誓?

      1927年秋,在党支部和农会的发动和组织下,白塘村成立农民自卫队。原本握着锄头的农民扛上了驳壳枪。当年9月,在与国民党民团的战斗中,何振刚不幸牺牲,敌人进村后,还残暴地烧毁了何家的房屋。失去了家的何振烈并没有被嚣张的反革命气焰所吓倒,反而更激发了革命的斗志。何振刚牺牲后,何振烈接任党支部书记,毅然接替哥哥,举起了革命的大旗,继续坚持斗争。

      那是1928年,广东国民党蔡廷锴师和谭启秀独立团对琼崖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是年冬,土地革命转入低潮,琼苏领导人王文明率领红军及革命群众数百人,何振烈跟随队伍,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走上了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的火种被保存了下来,可1929年冬,因病到嘉积就医的何振烈被捕,经历严刑拷打后被杀害。

      “他们在琼崖革命中并不起眼,可正是无数个何振刚、何振烈,带来了革命的胜利。”崔开勇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