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防治知识问答(二)

13.10.2014  12:37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二)

  五、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临床上分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三种。

  典型登革热:①先寒战,随之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0℃,发热有双峰样的特征表现;②全身的毒血症状会伴随发热而发生,如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痛;③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现;④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个别还会有黄疸、肝肿大。

  轻型登革热: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重型登革热:有典型登革热表现,并且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 (三)

  六、登革热如何治疗?

  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退热、补充水分等。而对出血性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并提供适当的体液补充;合并全身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心跳、体温、血压,防止休克而致命。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药退热止痛。登革热有自限性,预后较好,病死率在0.1%以下。若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登革热病毒,则可能造成症状严重的出血性登革热,其恶性度高,致死率在5%以下。

  七、登革热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其流行与蚊种和蚊子密度有关。如果有传染源存在,又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均可发生该病流行。该病也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现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