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渔娘:撑起一个家
10.03.2015 01:22
本文来源: 蓝网
这个三八妇女节,我们聚焦渔家女人。她们的丈夫出海打渔,在碧波万顷中战天斗浪。而她们则负责岸上和家里所有的工作,她们的勤劳能干、朴实贤惠在海南数一数二。而今天的故事,我们要从一个女儿的心声说起。
这是一通来自江苏南京的电话,电话里的女孩在南京工作。她叫郭雪芬,她的家乡是陵水县新村镇的一个小渔村。9年前,无情的病魔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是母亲为他们撑起了半边天。
早上六点,陵水县新村镇新村港码头,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在这里,女人成了主角,她们干着最粗重的活,谋求着一家人的生计。记者稍一打听,就见到了郭雪芬的母亲杨礼妹。她正从一些大的鱼贩手中进鱼货,准备拿去卖。
与同行杀价,是杨礼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若是不说,我们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个精明的渔妇与命运多舛的杨礼妹联系在一起。在杨礼妹看来,她的转变源于现实。她清晰的记得,那是2006年,丈夫被检查出患有肺癌,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不得不将自家的渔船变卖,可丈夫终究还是没能敌过病魔,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她和孩子。
那时,杨礼妹沉浸在丈夫病逝的伤痛中不可自拔,还是孩子将她唤醒,不忍看着孩子们因家庭变故辍学,她只能选择坚强的面对生活。
为了孩子,即便是再艰苦,杨礼妹都要守着这个家。没有了丈夫的依靠,她就和很多底层的渔妇一样,穿梭在码头上,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110斤,这样的重量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都并非易事,可这却是杨礼妹生存的基础,她每天都要拖运数十次,才能将全部的渔货运到码头边上,供给那些鱼排商贩,赚取微薄的利润。
一斤赚5分钱,两千斤也就100块钱,而这也就是杨礼妹一天的收入。显然,这样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以及孩子的学杂费。为了供孩子上学,每天卖完鱼后,杨礼妹还要到海边去挖海蛎。
往往一挖海蛎,就是几个小时,杨礼妹就这样一直弓着背,一个一个挖,在她看来,只要她多挖一点,他们的生活就多一分希望。实在是累了,她就站在海边休息一会儿,而这时,过往一幕幕,总会像电影般闪过她眼前。
这是一首疍家渔歌,讲述疍家男子对心上人的承诺,而这首歌就是杨礼妹与丈夫恋爱时,丈夫唱给她听的。如今,这些都已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这些回忆也支撑着她走到今天。
9年的时间,让杨礼妹从一个依附于丈夫生活的渔妇,历练成了一个精打细算的渔娘,她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明天的新生活。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于尚宾)
本文来源: 蓝网
10.03.2015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