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电动车主本不会死 海南公众急救知识需补课

30.09.2015  11:50

      原标题:海南公众急救知识普及不足2% 全省仅2名专职培训人员

      第五届海南医疗急救技能大赛日前在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举行,此次大赛旨在促进我省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省120急救队伍的急诊服务水平。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突发事件中第一目击者的救治会为医院的急救争取时间。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记者调查发现,“海口被撞电动车司机本来是不必死的”背后更是公众急救知识匮乏时的束手无策——

      公众急救知识急需补课

      核心提示

      9月10日早上7点多钟,海口琼州大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重型卡车突然冲上非机动车道,撞上一名电动车司机后撞断护栏翻下大桥,卡车司机活下来了,但被这辆重型卡车碾压的电动车司机却不治身亡。

      随即一篇《海口被撞电动车司机本来是不必死的》的文章在网络和微信上热传。

      有文章分析认为,从事故现场的视频和图片可以看到,卡车是从电动车司机的右腿膝关节处碾压而过,伤者身上其他地方并无受伤,他倒坐在地,等待救援。当时正逢上班早高峰,许多路过的市民称,当时交通严重拥堵,大家都在一旁等待120急救人员来救援,但没有一个人上前给电动车司机包扎止血,最后电动车司机因失血过多而死。

      为什么围观者不上前施救?“见死却不能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尴尬?海南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围观者在这起交通事故中表现出的“束手旁观”,更多的是因为急救知识匮乏时的束手无策。

      怎样才能不让生命在“束手无策”中逝去?

      第一目击者

      救与不救差别在哪?

      “人们把抢救意外伤害病人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现场救护伤、病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在突发急症事件中,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培训科副科长谢雯说道。

      错过黄金时间留下生命惋惜

      “当时那么多人在现场,哪怕有一个人上前用绳子或布条扎住电动车司机的大腿止血,然后等待120急救车来,那位电动车司机就不一定会死。”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符明庄语气中充满了惋惜。

      符明庄是9月10日琼州大桥重型卡车撞人坠桥事故中前往救援电动车司机的急救人员之一。回忆起赶到事发现场时的场景,她还记得当时现场围观的有六七十人,可是没有人出手为伤者处理伤口。他们赶到时,电动车司机还有意识,不过他自己也没有对伤口做任何处理。最终电动车司机因出现失血性休克,最终没能保住生命。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培训科副科长谢雯结合这起交通事故介绍道,无论是创伤、溺水、烧烫伤、心脏骤停,都需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患者的死亡和伤残几率。

      “遇到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等情况时,如果事发现场有人掌握急救技能且在4分钟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一般会增加抢救成功的几率,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至10%。”谢雯说,世界上即使发达国家和地区,急救半径也超过了8分钟,急救车赶到时很容易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谢雯介绍,在我国,每年大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全世界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人病例中,有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

      “长期以来,人们把抢救意外伤害病人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对现场救护伤、病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在突发急症事件中,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谢雯说道。

      据介绍,第一目击者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第一个做出反应,采取急救行动的人,可以是任何人,不专指医生。第一目击者通常拥有病人的急救“黄金时间”,而在“黄金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

      在符明庄两年多的急诊抢救经历中,因为错过最佳急救时间而失去生命的例子实在太多,“曾经有个阿叔,喝喜酒回家,睡觉打呼噜突然没声音了,家里人叫他不应,打了120电话,可我们到现场时,人已经走了,死亡原因是窒息。如果当时他的家人能在第一时间采用急救措施,他是可以活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