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几种电磁辐射的介绍

30.05.2014  10:18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手机,无绳电话,微波炉,通信基站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对此,国家规定高频电器公众照射的标准是40微瓦/平方厘米。但是大部分人对身边的电磁辐射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就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电磁辐射进行相关的介绍。

  手机:通过检测,仪器紧贴手机,从拨号开始直到挂电话结束。检测到的功率密度最大值为20~40微瓦/平方厘米,检测到的最小值为3~5微瓦/平方厘米。目前,我国没有手机辐射标准,在检测到的所有物品中,手机辐射最大。建议人们使用耳机接打电话,在手机信号不好时别打或少打电话。

  无绳电话:无绳电话检测到的功率密度最大值为15微瓦/平方厘米。当检测仪器离5~10厘米时,数据就跌落到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了。国际规定公众照射的标准要求是40微瓦/平方厘米。

  微波炉:大家都会担心微波炉泄露造成辐射。检查时紧挨门边,检测到的数据为5~10微瓦/平方厘米。当仪器距门10厘米时,检测到的数据为1~2微瓦/平方厘米。所以,微波炉的检测结果仅为国家标准的1/8到1/4之间。微波炉辐射只有在工作时才会泄露,因此,在微波炉工作时远离它就会免受其害了。

  通信基站:越来越多的群众反映通信运营企业在居民小区内建设发射基站,担心会影响人体健康。国家标准要求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小于每米12伏或者说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而一般天线高度35至55米,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GSM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也仅有0.6微瓦每平方厘米,辐射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电脑主机:很多人担心电脑主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尤其是怀孕的人,更是远离电脑。检测辐射是紧挨机箱,其磁场强度仅为1~2微特,而国家标准为100微特。

   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吗?

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诸如微波炉、电磁灶、彩电、电冰箱、空调、电热毯、家用电脑、组合音响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然而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都表明,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辐射。通过检测,一些微波炉近区(0.3~0.5m)功率密度高达l00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灶工作频率在几十KHz至上百KHz,属于极低频段,它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磁致涡流而加热食品的,其感应强度近区电场强度可达上千伏/米,近区磁场强度达到几微特斯拉,可在局部环境内构成污染。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防护措施有哪些?

  减轻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危害,总的原则有两点:一是由于工作需要不能远离发射源的,应采取屏蔽防护办法;二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发射源的距离。因为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与发射功率大小和发射源的距离紧密相关,它的危害程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为防止微波炉、电磁灶等家用电器的辐射危害,通常应采用以下几种防护措施:应选购正规合格的产品,严防水货或伪劣产品;及时清除油污脏物,实行隔离防护;在启动微波炉加热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人员要远离微波炉,实行距离防护;防止电热毯的辐射,最根本的办法是采用低辐射的电热毯并接地。使用时预先加热即可,睡眠时应关闭。儿童与孕妇不要使用电热毯;家用电器的摆放有讲究,不要将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微波炉放置在卧室内。加强房间的通风换气。孕妇应尽量远离电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儿童使用电脑和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佩戴心脏起博器者更应远离微波炉、电脑、电热毯,并尽量不使用手机。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电磁辐射不能直接等同于电磁污染,更不能直接与人体健康直接挂钩。国家对电磁波行业应用从一开始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只要电磁波辐射强度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是不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的。

   如何正确看待室内放射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人类一直生活在天然辐射的照射中,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包括空气、水和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放射性,可以说,人类是在射击线下生活的,所受到年有效剂量大约2.4msv。

  建筑和装饰材料中也含有一些天然放射性,一般含量都很低,只是有些煤渣和矿渣制成的建材放射性较高些,另外有些花岗石、大理石中放射性也稍高。但只要符合建材中放射性限量标准都是可以放心用的,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更不要惊惶失措。有些报导和一些“权威”说“青年妇女不育”“儿童白血病”是由于装修中放射性引起的,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国内外电磁辐射的相关标准限值是多少?

  我国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确定了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是:在30-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公众照射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不超过0.4W/㎡,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1982年规定的标准为:30W/㎡英国、荷兰、瑞典、加拿大等规定的标准为:100W/㎡;分别是我国标准的75倍和250倍。

   居民心理恐慌大可不必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远低于国家标准

  越来越多的群众反映通信运营企业在居民小区内建设发射基站,担心会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咨询环保专家,目前,我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新建的发射基站,辐射功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居民不必为此产生恐慌。我国主要的电磁辐射标准是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颁发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国家标准要求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小于每米12伏或者说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每平方厘米。而一般天线高度35至55米,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GSM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也仅有0.6微瓦每平方厘米,辐射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针对群众反映一个小区建多个基站,辐射强度会不会叠加的问题,专家介绍说,基站的密度与基站的辐射强度不成正比,10个基站的辐射功率不等于单个辐射功率的10倍,相反,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网优规划,基站密度越高则总辐射强度会越低。

  从全球发展情况看,目前,GSM网络占据全球移动通信70%以上用户,而且在欧美国家已使用过多年,没有出现因辐射而危害用户身体健康的情况。从另一方面看,即使是微波炉、电视机、电脑这些日常生活中更为显著的辐射源,其产生的辐射是否对身体健康构成危害也没有明确定论。可见,对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的恐慌是没有必要的,移动诵信作为广泛应用的民用通信技术,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无害的,人们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尽情享受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便捷与快乐。

   基站的天线架在楼顶上对楼下居民影响更大吗?

  由于基站在建设时必须符合安全距离标准的要求,在天线架设时,天线的垂直安全保护距离已确保相应人群生活和工作区域的标准符合环保要求。另外,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6dB左右(折合4倍),而穿过带钢筋的墙要衰减20dB左右(折合100倍),加之天线的塔下黑特性,因此,在符合安全距离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将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时宅内的居民是安全的。

   基站越多,辐射就越大吗?

  我国的GSM移动通信采用的是蜂窝技术,手机和基站通过电磁波双向联系,每个基站都有一定的电磁波覆盖范围。电磁波的传播又有一个特性,既电磁波的传播功率与其传播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越远,功率衰减的越快,而且,遇到障碍物也会出现衰减。为了保障良好的通话质量,就需要在多个地点建立多个基站,基站建的越多,每个基站发出的电磁辐射功率就越小。为了保证移动通信的顺畅和灵敏,移动通信的基站必须根据移动通信用户需要保障通信顺畅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地理位置和网络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

   基站发射电磁波的装置在哪里?铁塔本身发射电磁波吗?

  基站一般由放在机房内的无线电收发信机、馈线和天线组成。无线电收发信机的电信号通过馈线到天线,再由天线转换成向空中发射的电磁波。因此,天线是基站发射电磁波的装置。为了保证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具有有效的覆盖范围,同时,为了保证移动通信基站安全保护距离,在有些基站需要建设铁塔,基站通信铁塔仅仅是为了架设天线,铁塔本身并不发射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