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不断探索多种生态补偿机制 守护森林生态资源

14.08.2017  11:22
海南不断探索多种生态补偿机制 守护森林生态资源 - 环境保护局
来源: img.hkwb.net
  我省不断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守护森林生态资源。图为五指山市水满乡,山麓云雾缭绕。 记者 陈元才 摄

  原标题:我省生态补偿范围逐步扩大,标准逐年提升,探索多种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资源管护能力

  守护海南发展“绿色生命线”

   核心提示

  绿,深浅不一的绿,是西北游客罗佳对海南的第一印象。“感觉海南岛处处生机盎然,到处都是森林、绿地,而且一年四季常青,让人心旷神怡。”

  从海边到大山,从乡村到城镇,海岛上随处可见森林树木、红花绿草……近年来,我省按照“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绿化宝岛等护林育林工程,筑起了保护海南生态发展的“绿色生命线”。

  为呵护好“绿色生命线”,海南人民不仅挥洒汗水植树造林,还有很多山区市县百姓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为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我省推进生态补偿政策落地,逐步将全省中西东部等市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范围,成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的省份。

   生态补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8月12日早上8时许,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仍村村民吉亚劳骑着摩托车进山巡林,和其他同事共同管护七叉镇2.89万亩的生态公益林。

  按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相关规定,吉亚劳作为昌江聘用的护林员,每个月可以领到约2500元的工资。除了像吉亚劳一样的护林员之外,七叉镇还有3215名农民每年可获得720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

  在此之前,七叉镇有约1.9万亩的林地划入生态公益林,不允许进行经济开发,村民守着林地却收益有限。转变始于2004年,我省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2006年,我省率先全国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因封山护林,对生产、生活收入造成影响的农民给予生态资金补偿。

  近年来,中央、省财政不断加大我省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十二五”期间,我省森林生态补偿范围、补偿标准不断提升,省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从2011年的每亩17元提高到2017年的每亩23元,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达到每亩每年24元,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处于全国前列。

  从2011年至2016年,我省还先后修订、出台了《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饮水水源保护条例》《海南省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市县生态转移支付办法》等法规条例,明确了生态补偿范围、标准、支付方式等,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改善海南省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执行依据。

  为促进公益林生态管护正规化,我省还成立了专职管理机构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负责全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省各个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公益林管护岗位(护林员),公益林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了公益林管护责任全覆盖。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主任李大江介绍,目前我省的公益林保护面积已扩大到1345万亩,包括国家公益林1036.85万亩,省级公益林308.15万亩,其中又涵盖了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的437万亩,全省共有60个单位共7130人来管护公益林。

  探索多种补偿模式惠及百姓

  2016年起,我省开始探索生态扶贫,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协助护林员管护森林资源,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生态反哺。

  坐落在万宁市上溪自然保护区的三更镇苗八村,自从封山育林后,村民们往日进山打猎、开山种树的传统生产习俗被禁止,村民大多依靠种植水稻、槟榔为生。

  “我现在当护林员一个月能有1000元,一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是我家目前最大的一笔收入。”从2016年10月起,苗八村贫困户盘文道当上了生态护林员,他说靠这笔工资支撑起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

  在没有中央财政支持下,全省已有7个市县利用自身财力开展生态扶贫,共有1353名贫困家庭人口被招为护林协管员或专职护林员,带动5000人实现精准扶贫,每年帮助每个贫困户家庭创收约1.2万元,探索出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新出路。

  李大江介绍,生态扶贫仅仅是我省生态补偿的一方面。根据我省推出的生态补偿相关政策,省、市(县)两级财政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多样化的补偿模式,以惠及更多百姓。

  生态补偿中最主要的为森林生态效益直补。从2008年开始,我省率先全国开展生态直补试点,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直接向农民发放补偿款,使为保护环境而影响收入的居民直接得到补偿受益。目前,生态直补试点从2008年的1个县1个乡已经拓展到现在的9个市县、57个乡镇、2个生态管理区,直补收益人口25万人,直补金额超过1.16亿元。

  此外,三亚、保亭、陵水、琼中4个市县开展了横向生态补偿对口试点,三亚市政府对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就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每年200万元,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对口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生态保护补偿300万元。

  生态直补虽然惠民,但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我省一些市县开始探索可持续性的补偿模式。如白沙黎族自治县松涛水库周边有不少居民为保护水源停止在水库生产经营。从2014年起,白沙投入生态补偿资金扶持这些居民养蜂,以实现保护生态、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三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年提升

  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省公益林逐步得到有效管护,公益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年提升。经评估,2012年的年产出总价值量为1262.41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44.2%,2013年的总价值量达到了1316.07亿元,同比增长53.66亿元,增长4.25%,占当年全省GDP的41.8%。

  如何理解这些增加的总价值量?李大江说,如果转化为生态价值,有了这些公益林,我省调节水量年均59.67亿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量年均1235万吨,年均固碳34320.92万吨。即年均吸收二氧化碳1258.5万吨,年均释放氧气729万吨,年均释放氧离子288.5兆亿个,年均吸收二氧化硫4.45万吨,年均保肥(N、P、K)20.92万吨,林木营养积累年均497.11万吨。

  这些生态价值就相当于建6座大型水库、一座中型磷肥厂、一座中型氮肥厂、一座中型钾肥厂和一座中型有机肥厂,相当于每年吸收了535万辆2.0排量的汽车各行驶1万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我省公益林补偿保护实践,充分体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未来,我省还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精准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引入优质生态产业项目到林区发展,继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李大江说,公益林是我省生态保护的首要红线,要严格公益林管护,巩固和提升生态功能。目前,省林业厅正在建立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平台,对护林员巡护过程全程跟踪监管,确保护林员日常巡护路线合理,管护到位。

  目前,我省还在继续建立健全公益林资源档案,通过保亭开展公益林资源本底调查和编制公益林经营档案试点,以资源本底调查为基础档案资料,健全公益林数据库、图形库,获得经验后逐步向全省推广,最终实现全省公益林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同时,省林业部门计划利用国家专项卫星,对中部生态保护核心区的几个市县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即时监控,争取对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目前卫星监控项目已经在招标中。

 

上半年全省森林旅游游客量339万人次
  上半年全省森林旅游游客量339万人次   林业厅
环保专家谈环保督察:推动政府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 本报记者 孙婧   “十三五”以来,人民政府
推动政府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十三五”以来,海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