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生态研学基地:山中一间房 林中一课堂

07.09.2020  09:41

  记者 谢凯 于伟慧 见习记者 王迎春

  9月2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走进国家公园,探访热带雨林”全媒体采访团在黎母山发现了一幢拥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态研基地,是不少大学、企业、行业协会的户外基地,还是四椰级乡村旅游点。

  其实,这是一幢有着历史的房屋。主体房屋本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海南黎母山林业公司子弟学校。后来,学校搬迁,就留下了这幢破败的旧楼房。2016年以来,以“修旧如旧”理念进行改造后,饱经沧桑的它再次焕发新的面貌,变成了一家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民宿、生态研学基地——“学而山房”。

  学而山房生态研学基地位于黎母山脚下。改造后的房子保留了过去的原貌,却没有破败不堪的感觉,而是成了通向大自然的一道门。

  最近这几年,这座房子的热度一路走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启动之后,学而山房生态研学基地负责人张春丽更是忙个不停,她想借助国家公园建设的东风,“把这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艺术研学基地”。

  张春丽不仅是“学而山房”的经营者,还是海口一家培训学校的老师和负责人,在5年的教学实践中,她发现海南的孩子知道的多是大海,而对海南中部山区的森林知之甚少。这个发现,让她萌发了要为海南的孩子寻找一个乡野课堂的念头。“就是要让孩子们更广泛地接触自然,走进自然。”张春丽说。

  经过3个多月的寻找,张春丽打听到黎母山有一所荒废的学校,便在当地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将这所学校的旧房子租赁下来,开始打造她心里的乡野课堂。张春丽告诉记者,黎母山拥有原始的雨林环境,富有乡野气息,同时还有独特的黎族历史文化,“这里是海南生态保护核心保护区,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不做过多的人为改造。

  现在,“学而山房”已然成了孩童和大人们享受大自然的好空间。

  9月2日,采访团来到学而山房生态研学基地时,这里正在开展生态研学之旅的木工制作培训班。

  “我们现在开展的是生态研学之旅的木工手工活体验课。”培训班负责人卢影说,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但大多数城市的孩子却少有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组织生态研学之旅,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并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研学活动,能让更多城市的孩子体验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我们一直在这里举办生态研学活动,这期已是117期。”卢影表示,学而山房生态研学基地位置优越,能够开展各种特色生态研学课程,同时,这里的氛围更像是家,而不是酒店,易于让孩子们充分融入到研学活动中。

  “研学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是一种学习。”张春丽表示,“自然生态”是研学的主线,学而山房生态研学基地通过民宿的周边资源及专家学者、培训机构的力量创新研学课程形式,让研学更接地气,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自然,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开放的思维和生态保护的理念。

  “主要是让孩子自己去追寻答案。”张春丽说,比如,孩子们看到雨林里的独木成林、植物绞杀等奇观景象时,会想要一探究竟,“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索,他们不仅会增长知识,更会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学而山房”还搭建起了科研团队与黎母山分局交流的桥梁,这里挂着众多科研团队教育基地的牌子。“我们逐步建立起分局与各个单位共建的模式,通过这些努力,促进黎母山的生态保护工作,把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展现给大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副局长方燕山表示。(本报黎母山9月6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