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 祛除“城市病”的海南实践

23.03.2017  12:27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自然生态。同时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于2015年4月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抓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亚地处热带、山海相连,河流纵横,生态环境独特而优美。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乘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三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生态受损、风貌失序、功能缺位等“城市病”也逐渐滋生。

为此,三亚以总体规划为纲,基于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解析,明确工作的核心内容:生态修复要完成山、海、河生态体系修复三大任务,城市修补要打好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提升、亮化改造、色彩协调、天际线管控六大战役。

三亚市市长吴岩峻介绍说,三亚“双修”的主要做法是:

一、 以治理内河水系为中心,修复城市生态体系 。三亚河是连接山、海、河生态体系的纽带,在生态修复三大任务当中,三亚河生态修复的任务最急迫、难度也最大。

2015年以来,三亚从截污纳管入手,通过完善污水管网、增设污水提升泵站、扩建污水处理厂,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一倍。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20公里、雨水管网25公里、中水管网36公里,疏通清理污水管网438公里,增加或改造移动式污水处理站28座,先后封堵沿河排污口300多处,整治沿河污染源374处,查处违法排污单位36家,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河,河流水质持续好转,目前已由地表水劣五类提升为三类,有的河段水质甚至达到二类标准。

三亚还通过建设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金鸡岭生态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打通东岸湿地和三亚河的连接,加快恢复三亚河的生态体系。

2015年以来,三亚重点修复三亚河上游的8处受损山体。对不同山体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手法,合计复绿面积23.7万平方米。特别是选取了抱坡岭这个切入点,完成了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工程,破损的山体得到修复和绿化,面貌焕然一新。

二、 以打击违法建筑为关键,破解城市修补难题 。三亚选中对三亚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破坏严重的东岸村、海坡村等违建聚集地作为主战场,按照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明确各区各部门的任务,并强力推进。从450多间客房的凤凰豪生酒店,到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的金阳光小区;从侵占海岸线的德福轩酒楼,到近3000亩的东岸村,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65万平方米。通过拆违,腾出土地约5300亩,有力地支持了绿化扩容、城市更新、产业发展。

三、 以强化规划管控为重点,优化城市风貌形态 。为加强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色彩管控,三亚编制了《三亚市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在最繁华的解放路选取了842米长的路段作为示范段,开展综合环境整治、建筑外立面改造、道路功能提升和业态优化调整,塑造了“暖白浅灰、清新淡雅、热带风情”的南洋骑楼风格特色风貌。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景观功能,编制了《三亚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建设14.5公里长的月川生态绿道,沿三亚河把多个公园以及居民小区串联起来,形成了“两河七园”城市中心公园带。升级改造了凤凰路、迎宾路、榆亚路三条城市主干道,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87万平方米。

四、 以实施“多规合一”为统领,健全城市建设规矩 。在“多规合一”的框架下,三亚编制了《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等6项规划,以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整体上对城市“双修”进行布局引导。2015年以来,三亚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和《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三亚市海岸带保护规定》、《三亚湾滨海公园保护规定》两部政府规章以及14项部门管理规定,确保“双修”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亚一年多的“双修”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称赞。2016年12月,全国100多位市长齐聚三亚取经,“双修”工作将在全国大规模开展。

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丁式江指出,城市“双修”就是为传统的粗放式城市建设和发展行为“买单”,是要通过“双修”来祛除城市病。丁式江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强化“双修”工作,要做到4个结合。即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相结合,相得益彰。“双修”与开发管控相结合。要控制开发强度、建筑物高度,重点是管控好滨海、滨河和山体周边,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双修”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相结合。要体现“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原则。“双修”与棚改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棚改过程中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另一方面注重业态引导和培育,提升城市的现代品质、居民的生活品质、游客的感观品质。

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说,海南省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以三亚市“双修”试点为引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六项专项治理,把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要求具体化。把“双修”具体化,就是结合海南实际,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指导下,“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提升海南的发展品质和城市品位。

海南省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从三亚“双修”中收获了4点启示:一是城市发展中的沉疴不治、短板不补,祸患无穷,群众利益受损、发展效益打折扣、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严重伤害,必须把治理管理作为城市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双修”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和矛盾化解,在出乱子的风险压力面前、在得罪人的人情压力面前、在恐吓威胁的危险面前,支撑我们迎难而上的胆量和信心就是为了百姓、为了游客,各级领导要廉洁担当、以上率下。三是“双修”是一场城市革命,永远在路上 。四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转型提质,必须把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把培养和提高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法治素质摆上重要位置,久久为功、长抓长效。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