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站在现代化关键的路口,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如何才能走好、走顺?
近年来,海南省琼海市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打造“田园城市”为载体,以“幸福琼海”为目标和落脚点,坚持“三不一就”原则,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现代城市功能聚集提升和向农村延伸覆盖,走出了一条具有琼海特色、切合琼海实际、顺应人民意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构筑起“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家园。
“三不一就”留住田园风光
琼海市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1992年撤县设市。全市现辖12个镇和1个专属经济区,共有204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50万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小而不优,城镇化水平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城镇化发展之路?2012年底,在中共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背景下,基于对自身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琼海市提出“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思路,开始探索琼海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琼海最值得一提的是“三不一就”原则,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不砍树”是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体现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坚守;“不占田”“不拆房”是指不搞大建,不走规模扩张型老路子,体现遵循规律、顺势而为的发展思路;“就地城镇化”是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调结构、促转型,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创业就业,走上致富之路,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服务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这坚定了琼海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地情况不一,可以选择的路径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围绕这一根主线,坚持“三不一就”原则,琼海市避开规模扩张型城镇化的老路子,避开让农民“弃农进城”的简单方式,紧紧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禀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推进“田园城市”建设中琼海留住了田园风光,留住了青山绿水,留下了“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留下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幸福琼海”。琼海之路,就是一条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依循自然、凸显特色、城乡和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琼海市目前建成文明生态村1857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70%,有8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琼海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基础抓起,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多层面覆盖。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题公园带动和公益广告辐射的作用。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等五大文明行动,开展“好民风之村”“先进典型户”等典型评选活动,形成好人受尊敬的价值导向。历史文化传承。嘉积镇大园古村依托“秀才村”“博士村”等人文资源,开展古村修复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会山镇依托海南省最大苗族聚居地,搭建非物质文化传承平台,以苗绣产业园为基地,发展苗族特色产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琼海的经济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2—2014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1%。2015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01.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8元,增长9.7%。
2014年1月,来自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琼海的特色城镇化实践在海南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在全国也具有示范意义。2015年8月,在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琼海市作为全国2800多个县和县级市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发展新型城镇化,按照琼海市委、市政府描绘的图景,就是要在1710平方公里的琼海大地上,为50万琼海老百姓建造一座“幸福之屋”。而这一座“幸福之屋”的支撑,他们形象地比喻为“四根柱子”。
第一根柱子是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支点和平台,作为连结城乡的纽带,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依托原有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把全市12个镇全部打造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
第二根柱子是农业公园建设。把农业公园建设作为统筹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通过完善提升连片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全市形成“龙寿洋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农业公园”三大特色农业片区和不同风格的特色乡村,使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有效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转型。
第三根柱子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就地城镇化的根本,不走让农民“弃农进城”的路子。把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向农村倾斜,加快环境卫生、城乡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和行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延伸覆盖,切实让农民享受到了新型城镇化的成果。
第四根柱子是旅游绿道系统建设。把旅游绿道系统作为全域5A级景区建设的纽带,让其成为农民的致富之道、市民的休闲之道、游客的观光之道。用旅游绿道把琼海最美的景点、最美的公园、最美的庄园连结为一体,形成没有边际、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让居民、农民和游客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实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如今,特色小镇、农业公园和旅游绿道建设,把城乡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让全市12个镇就像12颗璀璨的明珠,使美丽的琼海真正成为了一个没有围墙、没有门票的大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村都通上了漂亮的柏油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都像城里一样经过专业处理,有些跑城里才能办的事只要在村里的行政服务窗口就能办理。优秀医生到村里坐诊,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城里的公交车开到了村里,wifi同样引导了农村。
经过细心浇筑,这“四根柱子”已经稳稳地矗立在琼海大地上,并为琼海百姓撑起了一座精美的幸福大厦。(董欣 谢文相)
(原载于12月03日《人民日报》)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