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就地城镇化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 效益翻番建幸福城

01.09.2014  10:45

      原标题:琼海城镇化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没有拆建,但是风格翻新了。田还是那些田,没有增减,但是效益翻番了。水还是那水,树还是那树,但是变成景观了。村还是那村,人还是那人,但是更加祥和幸福了。

      2013年起,海南省琼海市本着“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理念,把所辖1710平方公里、12个镇、204个行政村、2756个自然村,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目前政府已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5亿元,完成博鳌、潭门、中原、万泉、塔洋等镇墟的风情化改造;规划面积达15万亩的3个农业公园已具雏形;总计200公里的绿色慢道,将景点、村庄、镇墟串珠成线。走进琼海,感受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境界。

      正值盛夏,海南骄阳似火。坐在家门口的绿荫下,嘉积镇礼都村村民陈长琳不紧不慢地“晒幸福”: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互联网宽带,出门就能坐上有空调的公交车……城里人有的,我们差不多都有了。

      礼都村距琼海市城区四五公里,全村3000余亩水田整体纳入“龙寿洋农业公园”。新修的观光小路横穿田洋,供游人骑行、漫步。“田野炊烟”“多文人家”等农家乐应运而生,生意平日不淡、假日火爆。村支书黎文儋说,农旅融合发展,村民收入快速增长,

      外出务工的回流返乡,一向冷清的村庄又热闹起来了。

      “就地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田野公园化,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让市民感受乡村的田园气息。”琼海市市委书记符宣朝表示,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镇墟的风情化改造升级,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交车,全面实现供电、供水、通讯、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让全市50万城乡居民共享幸福家园。

      “琼海走了一条典型的海南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一方面,海南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能力有限,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大幅吸引农民进城不现实;另一方面,海南自然生态优越,热带农业独具优势,民族地域文化资源丰富,适宜打造特色风情小镇,吸引外来消费,促进农民就业。

      2013年,琼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20元,同比增长14%,增幅居全省首位。“这仅仅是开始。幸福琼海,既要留住乡愁,更要留住美丽、留住希望。”符宣朝说。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