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一纸“规范”能否破堵局?

27.05.2014  19:10

  从去年8月实施大轮班后开始,琼州海峡就暗战不息。所谓大轮班,就是将两岸的轮船统一排班,排到谁就是谁。因为广东的运力大于海南,于是广东点赞,海南拍砖,两岸码头互不买账,造成一次次的大拥堵。如今,在暗战10个月后,交通部对此专门发出一纸文件了。

  据南海网报道:“日前,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印发《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服务质量规范(试行)》要求,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布的班期时刻表准点运行,不得随意更改班期,全年客滚船正班率应不低于90%,船舶从配载开始至船舶开航的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

  尽管外界还没有读到这份“规范”的全文,但从披露出来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这份“规范”确实很规范。不仅规范了正班率应不低于90%的比率,还规范了“旅客及货主投诉不超过5件。港口经营人每年接到旅客及货主投诉不超过50件。旅客意见处理率达到100%”等具体容易操作的数字,有行家说,有了这份“规范”文件,今后琼州海峡航运想不规范都难了。

  不过,外行还是感觉,仅凭一纸文件,就能让两岸的航运企业,放弃利益之争,尽弃前嫌,共同执行这份规范自己行为的文件,似乎有点与虎谋皮的天真。船还是那些船,人还是那些人,分配机制还是以前的机制,两岸的运力依然是不对等。关键问题一点没触及,却试图从技术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考核和处罚措施,一纸规范会成为一纸空文吗?

  比如,正班率和正点率应不低于90%,还有船舶投诉与港口投诉数字,这是以年为单位,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谁来统计?谁来考核?如果是自查自纠,两岸航运企业达不到这个觉悟怎么办?如果是互查互纠,那两岸企业一直掐架怎么办?如果是交通部珠江航管局派人进驻,直接操控,那虽然有点靠谱,但如果时间长了被两岸企业把执行人拉下水怎么办?

  还比如,考核正班率和正点率容易,但追究妨碍正班率和正点率的责任却不那么容易。在以前的暗战的十个月里,两岸都给对方使绊子,但都把责任推给对方。你的船靠我的码头,码头不配合,正班正点就达不到,这应该打谁的板子?况且就是这正班率和正点率,前面还有一个弹性很大的“”字。这年头“”做到的事多了,做不到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再比如,“船舶从配载开始至船舶开航的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这是最让旅客拍手称快,而且也最容易落实的,在码头竖一倒计时牌即可。不过,按规定配载得从靠拢码头之后算起,以前很多次就没有泊位给你,让你在码头的数百米开外停着等候进港,停着的时间不得倒计时吧?船有大小,码头有深浅,怎么调度那是港口的事,再说秀英码头不是单行道么?

  琼州海峡拥堵问题不仅仅涉及两岸的航运企业,更多的是影响了两岸的经济发展,妨碍了过海的物流和人流的通畅,这才是大局。谁要是不顾大局,谁就得得到处罚,谁就得付出政治和经济的代价。人们更希望这份“规范”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能有效地执行,千万不要让琼州海峡再现堵局,再让过海的旅客和司机失望甚至骂娘了!(矢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