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乡宴迷人烟火

13.02.2023  19:23

琼海万泉镇的一位厨在炒菜。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琼海万泉镇的一位乡厨在做菜。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琼海市塔洋镇的一位乡厨在分菜。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烤乳猪。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编者按

  每年元宵过后,海南各地结婚、做寿、入宅、公期等乡村宴席轮番上演。顶棚宴、家宅宴、长桌宴……海南各地乡宴形式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用料很足,有许多平时难得一尝的美食。宴席现场,乡厨大师傅们用大铁锅炒菜的热闹场景,充满烟火气。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乡厨飘香,敬请关注!

  燃起灶火,挥刀颠勺,袅袅炊烟在村子里升起,亲朋乡邻落座,一场海南乡宴正式开启。长久以来,遇上红白喜事,农村一般都会摆席设宴。有这么一群人,凭着厨艺奔走于十里八乡,为各家掌勺,呈现出这方土地独有的滋味,他们就是乡厨。

  乡厨烹着人间烟火,食客吃出风土人情。在海南,不同地方的乡宴形态不尽相同,菜品各有千秋,它们拼接起一幅活色生香的海南风味图。乡厨就地取材,把风味烹成乡愁,乡宴则如一根奇妙的纽带,连接着人们和故土的情感。

  乡厨:从帮忙到扮演一种特殊角色

  婚丧嫁娶,生辰做寿,升学入宅,乡宴往往“事出有因”。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宗族血脉,乡里乡亲,“一家有事百家帮”是一贯的传统。

  过去,海南农村的宴席大多由户主主导操办,在自家设宴,人手不够时,左邻右舍便会来帮忙。布置场地、烹制菜肴、接待宾客……这个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共同撑起户主家的乡宴大事,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便是乡厨。

  海南许多村庄都有土生土长的乡厨,他们有的是传承祖辈技艺的手艺人,有的是曾在酒楼或餐馆工作过的中老年人,有的仅仅是因为做菜好吃获得村民认可,逐渐扮演起了乡厨的角色。经口口相传及熟人介绍,乡厨们凭借出色的厨艺奔走于周边村庄之间,在各家宴席上掌勺,久而久之获得了一种民间身份。

  “从前都是本村或邻村的户主特地找上门,我们就接活。有时候碰上好日子,办宴席的人扎堆,乡厨就成了‘抢手货’。”文昌乡厨陈行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做乡厨,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户主备菜,乡厨炒菜”是最为传统的模式,具体分工是户主采购食材、布置场地,并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亲戚乡邻帮忙端菜和打下手,乡厨只需专注于烹饪。户主有时候给乡厨一点劳务费,有时候只是给几斤猪肉或一个羊腿,以示感谢,并非典型的雇佣关系。

  在乡村办宴席,场地通常选在自家大院或屋旁空地,有时也会借用邻居的院落。过去物质条件有限,乡宴物资和设备也一切从简,灶台是临时用土堆砌起来的,底下添加柴火,蒸、炒、煎、炸都在上面。厨具、桌椅、碗筷一般由户主准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海南农村办一场丰盛的宴席,是一件很风光的事。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宴越来越大众化,乡厨也从一种身份演变为一个职业。

  许多乡厨不仅负责烹制菜肴,还从户主手里接过了一系列宴席事务,比如列出菜单、购买食材、携带全套厨具餐具上门,甚至包括布置现场、请人来演出助兴,可谓是“一条龙”服务。如此便决定了乡厨必须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作业,专业的乡厨团队应运而生。

  转变:乡厨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厨师们翻炒油锅中的食材发出滋滋响,菜肴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遮阳棚下的工作人员同样身着工作服,有条不紊地做好开席前的准备工作……近日,在琼海潭门镇三才园村,一场一百桌的婚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办好这场宴席,户主李先生请来了一个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乡厨团队。

  “从采购食材到开席前的准备,每个环节我们都会精心把控,为客户提供移动式的酒店服务。”简爱乡厨负责人叶民丰介绍,“宴席管家”是他们公司的定位。在海南本土众多经营乡宴业务的企业中,不断迎合市场升级服务的简爱乡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果是操办中午的宴席,乡厨团队会提前一天将物资、设备等运到村里,然后布置场地。“我们推出了不同价位的套餐,菜品会融入当地的特色元素,户主可以根据宴席类型和规格自由选择,直接在线上预订即可。”叶民丰说。

  一场乡村宴席需要多少厨师,与桌数的多少有关。操办上百桌的乡宴,需要乡厨约四十人,厨师、帮工等各司其职,场面称得上壮观震撼,十几个铁锅同时开火炒菜,经验老到的厨师们挥舞着约1米长的锅铲、漏勺等大展身手,负责整体调度的乡厨团队负责人挨个锅倒油加佐料、调料。目前,海南部分农村地区办宴席,仍讲究用土灶、烧柴火炒菜,因而乡厨团队中还会有专职的添柴员(或称打火工)。添柴员要兼顾几个甚至十几个灶里的火,火小时及时加柴,火大则要及时撤柴,有时候厨师对火候还有特别要求,他们经常忙得脚不点地。

  近年来,一直以食材新鲜、用料扎实见长的海南乡宴,越来越注重品质和细节。以简爱乡厨为例,该公司积极在海南寻找优质又有特色的食材,以便让客户在菜品方面有更多选择;同时精心雕刻并摆盘,让乡宴的菜肴更有观赏性,设计好菜碟的形状,让一桌的16个碟刚好能拼成一个大圆;根据雇主需求,在宴席现场设置气拱门,搭建舞台,邀请剧团来唱戏等。“不仅要让雇主省心省事,更要让他们满意。”叶民丰说。

  地域:活色生香的琼岛乡宴图

  乡宴既是乡村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海南各地乡宴既有共同之处,也在菜品、规格、习俗等方面形成地域特色。

  寓意幸福美满的“全家福”,谐音“发财”的发菜丸子,象征甜蜜的八宝饭,光亮白净的白切鸡,口感酥香的油炸乳鸽、油亮香糯的红烧猪肘、现烤现分的烤乳猪……这些经典菜品是海南乡宴上的“常客”。

  其中,“全家福”是海南东北部宴席的头盘菜,厨师将包括海鲜、素菜、肉类、干果在内的十余种食材放在一起炒,非常考验厨艺。这道菜的味道也是食客品评一场宴席的重要依据,琼北民间有句俗语:“如果‘全家福’好吃,那么整桌乡宴都会美味。

  除了白斩鸡、羊肉、牛肉等,海南各地也有一些乡宴特色菜。海南东北部市县居民喜食海鲜,蒜蓉粉丝蒸鲍鱼、花蟹、白灼虾、豆豉蒸鳝鱼等是乡宴上的人气菜;西部市县的东坡绵蹄、烤乳猪、沙虫等让食客们回味无穷,海鲜“露面”也颇具特色;而在中部,黎族百姓会把长方形的桌子排成一列,在桌上铺上绿油油的芭蕉叶,端上盐焗阉鸡、三色饭、竹筒饭、鱼茶等美食招待宾客。

  与此同时,乡村宴席的菜品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万宁,过去有一道菜叫“酸辣猪皮汤”,食材比较廉价但烹饪工序有点复杂,目前已经很少能在宴席上看到它;另一方面,海鲜类渐成主角,和乐蟹、鲍鱼、大虾、贝类等成为乡村宴席的硬菜。

  “虽然宴席的花销一般与户主的经济条件、所用食材等相关,但纵观全岛,乡宴的规格仍有一定的规律。”海南省烹饪协会会长陈建胜坦言,整体来说,海南岛东北部规格最高,通常一桌的成本在1500元至1800元之间,中部次之,在1000元至1200元之间,西部相对简朴,目前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有些村庄也会操办每桌成本在600元以下的宴席。

  其中的差价与菜色及菜数紧密相关。海南东北部的乡宴通常是16道菜(含汤和八宝饭)。而西部居民对一桌的菜数不太在意,在儋州各镇,乡宴一桌少的7个菜,多的12个或13个菜。

  习俗:东部地区中午12点开席

  婚宴、建宅宴、升学宴、孩童满月宴、老人寿宴……在不同的海南乡宴种类中,婚宴占比最大。文昌人称婚宴为“吃亲家”,以八仙桌为“席面”,八人满一席,一桌共16道菜,将贴在桌上的“百年好合”“喜结良缘”“五世其昌”等吉祥字眼作为送菜的凭据,上菜的人每撕下一个字,就会有四道菜端上桌。

  在海南,“公期”宴也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乡宴。这是盛行于海南部分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作为一年一度的区域性祭神祭祖活动,“公期”大多集中在正月,除了祭拜祖先、“上刀山”、穿铁杖等,还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吃公期”。“吃公期”这天,村里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准备美食招待亲朋好友。

  乡宴开席时间也有一定的讲究。海南东部一般中午12点开席,但也有一些地方上午就开始吃。相对于“红事”,海南人操办“白事”更为隆重。在海南西部的一些地方,“白事”乡宴会持续两到三天。

  回到故乡,和亲朋好友围桌而坐,品美食、说变化、致祝福。对于许多海南人而言,乡宴是一种难忘的乡味,也是一缕剪不断的乡愁与乡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空心化”的农村需要乡宴作为一条纽带,将人们联结在一起。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