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区教育局:公平教育让人民满意

10.09.2015  10:01

  海口网9月10日消息 (记者 杜润涛)让学生成才是每一位老师的愿望,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学校的职责,让人民对教育满意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琼山区教育局通过强化教育责任、履行政府职责,坚持教育优先、确保资金到位,加大建设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注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内涵,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关爱社会弱势、促进教育公平等措施,加强对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建设和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切为了教育 全力推进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做好教育事业是政府部门的职责。琼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教育,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实施“教育强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了有效促进全区教育的发展,琼山区先后出台了《海口市琼山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146个文件,来确保全区均衡教育的有效开展。

  为了提升均衡教育发展的快速、有效,琼山区委区政府专门组成均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里的相关领导组成,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亲自到学校进行指导和督促,了解学校标准化建设等进程,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区领导还明查暗访,深入到区属中小学去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会议解决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均衡教育的建设。

  在落实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全区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重点倾向于农村等教育薄弱地区,帮助薄弱地区学校软硬件实力的提升。据了解,在2012、2013、2014年,琼山区在教育经费预算上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国家和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使教育资金的投入落到实处,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的开展。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让乡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三年来,琼山区共投入30.7亿元,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校园整治、学校教学装备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琼山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学校建设上,采取“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并)、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促使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据统计,2012、2013、2014三年中,琼山区共撤销38个农村教学点,合并5所完全小学。同时,为充分利用区域内教育资源,将部分临近学校合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在扩大部分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时,琼山区还投入1.44亿元来加强校园整治,改善办学环境,帮助学校建设了教师周转房、功能室、运动场等,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学生留在“家门口”就读。学生留下来了,区局还为学生配备了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构建起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体系。

  学生回来了,如何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琼山区在教师培训和结对帮扶上下大功夫。为了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队伍建设,全区从政策到资金,都对农村学校予以倾斜。全区以强带弱、以城促乡,使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

  教师学科知识的不断内化和提升,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关键。琼山区建立起校长岗位竞争上岗的机制,选取和提拔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担任学校领导,提升学校领导的决策、驾驭和执行能力。在全区内开展“科组文化建设”、“同课异构”、“送教下乡”、“教师业务技能比赛”等教研活动,来丰富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同时,组织教研员深入乡村学校,实地了解学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教师培训,让教师从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能力提升。

  关注弱势群体 注重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学生的入学率,琼山区出台了《琼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施细则》,要求各级政府将“控辍保学”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将任务落实到镇、村委会干部和中小学,分片包干,进村入户。

  长期以来,琼山区一直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学生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来解决他们的上学和生活问题。全区持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据了解,仅2014年,琼山区就对低保家庭学生补助3645次,补助资金达364.5万元;实施贫困寄宿生补助4206次,补助资金达644.275万元。同时,还确保三类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入学。

  除了正常学科知识之外,琼山区还积极开展多种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学校内开展特色办学。如:琼山一小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让学生在创新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琼山二小创建的书香校园,让学生“处处有书看,时时有书读”。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此外,全区各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文明礼仪,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全系统动员 为实现“双创”添砖加瓦

  “双创”工作意义重大,在全市“双创”动员大会召开之后,琼山区教育局立即召开双创工作布置会,并多次召开双创工作会议,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一个多月以来,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进入社区清理杂草、清理乱贴小广告等,并教育路边小店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号召、组织党员干部和学校学生积极开展“双创”志愿服务活动,走上街头,用实际行动告诉市民,“双创”是为了全市人民,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据琼山区教育局局长范高步介绍,自开展“双创”工作以来,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琼山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双创工作为抓手,以改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区教育系统双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区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双创工作机制、夯实双创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工作,并将双创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双创”工作一票否决,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全局将继续发动学生,带动家长一起参与到“双创”中来,从我做起,影响他人,早日实现全市“双创”目标。

  琼山区云龙镇中心小学陈祥锋:用尊重和爱赢得童心

  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正是陈祥锋老师的真实写照。从教以来,他用尊重和爱赢得无数学生和家长的赞赏和尊敬。

  在陈祥锋的内心,坚守着一个信念: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一直以来,作为班主任的陈祥锋以宽广的胸怀,热爱每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把鼓励、信任、赏识、尊重分享给每一个学生。

  “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缺点不少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陈祥锋说,记得有一个在全校出名的“电子大王”潘显卫,纪律散漫、目中无人,被尊称为班里男生中的“大哥大”,拥有得力助手“八大金刚”,学校领导、家长、老师对他束手无策。甚至经常让女老师笑着进教室,哭着出来。陈祥锋多次找他谈心却收效甚微,然而在他心里,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后来,在“大哥大”发生一次车祸时,感冒了的陈祥锋赶往府城医院看望他,被感动的“大哥大”泪水夺眶而出。出院后,他的改变让陈祥锋感觉一切都值得,并鼓励他协助一起管理班级。

  在陈祥锋眼里,教育好学生,除了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还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作为教师要打着灯笼去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用放大镜去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用满腔热忱去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琼山区三门坡学校黄祝妮:学生成绩提升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黄祝妮老师的课堂上,她用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重视,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熏陶他们,用真诚、善良去感化他们,用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教育。

  在课堂上,她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信, 严中有度。她始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积极钻研教材教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班主任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始终以学生为本,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据了解,2002年黄老师刚接手初三(3)班时,全班学生在英语统考中竟没有一个学生及格,最高分56分。黄祝妮进行了大胆的教学革新:采取分组式教学,把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节课都给小组计分,然后每星期评出三个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为了小组得分,课堂上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中考也取得好的成绩,多名同学英语取得了A的好成绩。这次成功尝试,促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2015年中考所有学科当中英语名列第一,有五位学生英语科取得了A,这在农村学校是很难得的。

  面对着这众多荣誉,黄祝妮深深感觉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并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琼山区龙塘中学符传青: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

  作为一位乡村教师,在29个年头从教生涯中,为了农家的孩子,符传青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勤于职守,全力以赴,坚持严谨治学,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用一颗慈爱的心温暖了无数孩子。那一叠叠的荣誉证书,彰显着一位平凡老师不平凡的职业师德风范。

  符传青紧随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的步伐,大胆创新,教法灵活多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努力构建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氛围,探寻有效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教学,多次带头做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与同科组的教师共同探讨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为了准备今年的一堂公开课,她一方面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梳理知识,另一方面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整节课的过程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受到区级带队领导的高度评价。利用教学新理念,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她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对教书育人的坚守之志,长期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符传青表示,将一如既往,立志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2010年10月的一个星期五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有几个同学没有带雨伞,被困在教室,眼看天色越来越晚,看到几位同学都非常焦急,符传青就带他们回到自己的宿舍,然后一个一个的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学生在她那里。然后就为几位学生做饭,等吃过饭后,带领几位同学一起做游戏,雨停之后,她又一个一个的把学生送回家,当家长看到孩子平安回家,感动地拉着符传青的手,连声说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