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让贫困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03.12.2015  20:58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琼中:让贫困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优秀教师在上示范课

 

 

环境优美的校园

 

 

琼中中学设施完备的运动场

 

■本版文图/培琳   黎大辉   朱德权   李珍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9年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这里落地生根,自此琼中教育一步一个脚印,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正在以崭新面貌示人。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行教学方法的特色与创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海南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琼中的中招考试综合评价指数,从2012年全省第15位,到今年跃居到第9位。在全县高中优秀生源大量外流的情况下,高考成绩仍然稳中有升,2014年被“211”高校录取的考生有9人;2015年被“985”高校录取的考生1人,被“211”大学录取的考生有13人,比上年多4人。

近年琼中加大教育投资,增强课改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大幅提升教育质量,让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也能办好教育。”县委书记孙喆说。

创新教学法   打造高效课堂

八引七环”教学法是时任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校长、现任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建的一种适合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黎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效课堂教学法。“八引”即是两案合一,小组合作,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学习要积极,合作交流要充分,展示自我要勇敢,“四清”达标要严格等8个要求;“七环”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学、自学、交流、展示、小结、激励、练习等7个环节。

2009年9月,琼中思源实验学校首先开始课改,推行“八引七环”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学校中考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省思源学校之首,连续四年位居全县第一,打开了全县中考成绩大幅提升的突破口。“八引七环”教学法在全县得到推广。

11月30日下午,在琼中湾岭镇乌石学校九年级(2)班的数学课上,全班30多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均设立学科小组长,进行帮扶帮学。到了例题展示环节,全班9个小组的学生纷纷要上讲台展示自己所学内容。“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轻松,学习效果又好。”9年级(2)班学生陶金梅说。

通过“八引七环”教学法,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展示自己所学知识,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羞涩与腼腆。乌石学校副校长牛海亮说,“八引七环”新教学法在学校从小学4年级开始进行,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变得敢于展示自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扶,自主创新,班级变得也非常团结。

好的教学方法也带动全县中考成绩迅速提高,琼中2012年在全省中考综合评价指数排第15名,2013年排名上升第14名,2014年提升到第9名,提高5个位次,提升幅度和保亭并列全省第一。“我们期望通过课程改革,让课堂高效;让教师愿意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使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喜欢,成为有收获的课堂。”傅永东说。

区域教研   培养精英教学团队

2012年秋季,琼中教育局统筹安排下,构建了“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学科区域教研组——学科教师”三级教研网络。3年多来,全县以学科区域教研组为平台,大力推行新课改,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县教育局以学科区域教研网络为平台,以思源实验学校为样本校,积极开展学科区域教研组活动。

为推广思源实验学校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教研实验工作,琼中县教育局积极构建学科区域教研共同体,全县共组建了中小学区域教研组99个,共有1444位中小学教师参加区域教研活动。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在中、小学段挑选出各科优秀骨干教师80名,另从琼中一小选出40名骨干教师,分学科学段成立若干个学科区域教研组,一个学科区域教研组15至20人,由琼中思源学校和琼中一小的教师担任组长,有关学校的教研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学科区域教研组组成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由县教研员担任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长。

每个学科区域组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县学科教研员跟踪指导。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上对比课、上过关课、网络研讨等形式开展,期末集中检查汇总评价。区域教研让全县教师之间交流增多,也能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傅永东说。

通过这些方法,让教师感受到差别的同时锻炼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成长。”从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到乌石学校帮扶教学的九年级教师简雪峰说。

综合考评机制   推进素质教育

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不是琼中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傅永东说,教育要做到以生为本,在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文明礼仪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均衡。

为了促使全县学校的发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评办学绩效,琼中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实施“以安全和法纪教育为基础的全面精细化管理工程”、“以新课程改革和区域教研为主线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特色活动进校园的文体品牌工程”等三大教育工程,配套出台了平安校园建设、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文明校园建设、文化校园建设、高效课堂基本范式要素、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九项工作年度综合考评细则,每学年组织一次考评,考评结果结合人均工作量将与单位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挂钩,与干部的绩效考核和任用挂钩。

这项工作全面细致,方向引导性强,既重视终极目标,更重视过程监管,让校长们的工作有方向、有重点、有抓手,有力地促进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傅永东说。

琼中从全国引进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

优化师资配备   扶持农村学校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推进“招才引智”工程,打造了一批有能力、有干劲、能创新、敢吃苦的教师队伍。

自2012年以来,琼中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校长3名、学科骨干教师15名,为琼中中学、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及乌石学校、新伟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全县的教师整体教学、教研能力。

今年9月开学,来自山东的新任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范效彬表示,来到琼中之后,确实看到琼中教育与内地的差别,但是也看到琼中教育的活力与进步,有信心为琼中的教育尽献绵薄之力。

今年琼中招录原琼中女足输送海南师范大学足球专业的5名毕业生,到琼中女足管理中心工作,以及任中学体育教师。面向全省招聘的幼儿教师,近3年已达34人。

琼中县城教育与乡镇教育师资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也是教师队伍的强大原因之一。琼中教育局通过“三区”支教、中西部智力扶持项目、“双五百”顶岗支教、爱心助教等教师交流项目,采取省内教育发达市县向琼中学校输出、琼中城镇地区学校向乡村学校输出、乡村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到县内外跟班学习等形式,由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教师进行传帮带,使全县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近几年,琼中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撤(合)并15所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差、生源稀少的农村中小学校,对已撤(合)并的学校374名教师进行分流。按学科教学需要,将一部分教师分流到新的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和当年扩招的琼中中学任教,其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134名,琼中思源实验学校26名,琼中中学79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135名教师,通过沟通,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安排他们到附近中小学任教。

此举有效缓解了我县中小学师资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科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撤并学校的教学设备也进行了合理调配,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益。”傅永东表示。

近两年来,琼中县财政不断增加教研培训与课改经费,从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教师培训费300多万元,支持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教研与课改活动以及外出培训学习。

琼中教育局严格将继续教育、“国培”“省培”计划、校本培训相结合,2012年以来,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2000人次,有力促进全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培训让我们的教学思路有了改善,并能激励创新。”琼中乌石学校副校长牛海亮说。

足球、民歌民舞民服和武术进校园

琼中大力发展特色教育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力抓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近三年来大力发展特色教育,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和武术进校园活动,树立了琼中教育的特色品牌。

2006年,海南省首支女子足球队在琼中中学成立。从此,足球运动在琼中的校园中逐渐发展,每年安排给球队的经费也逐年递增。训练经费从2006年的10万元递增到2012年近200万元。其中到2015年上半年就安排经费310多万元用于球队训练经费和日常开支。

近年来,琼中持续加大校园足球活动的支持和推动力度,除了划拨专款作为校园足球活动专项资金,还建设了约3000平方米的专用校园足球集训中心,通过资金、政策和人员三管齐下,使校园足球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琼中女足先后为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输送12名足球专业学生。2012年,队员陈欣入选2012世青赛中青队女足大名单。主教练肖山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球队被确定为股级事业单位,年安排财政预算经费80万元。

2015年7月,琼中女足夺得“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同年琼中成立琼中女子足球队管理中心,出台全县校园足球发展3年规划,把琼中女足作为全县教育的一大特色和品牌。

琼中全面开启校园足球运动和足球梯队建设,琼中中学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足球特色学校,琼中被确定为全省足球特色区县。

2013年6月,琼中启动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在全县5所中小学校试点,采取聘请专业艺术人才与本地文化工作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三进校园”发展。当年8月“三进校园”活动第二阶段启动,聘请省文联各专业协会技术团队对“三进校园”各试点单位进行专业指导并在全县推广。如今,“三进校园”已在全县中小学校园中全面开花。

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后,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该县常务副县长林谟谐说。

今年4月20日晚,琼中教育局与省文联联合举办了  “三月三”主题晚会暨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汇报演出,在大舞台唱主角的就是中小学生。

近两年来,琼中积极推进武术健身操普及和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取得了良好成效。琼中今年被授予“武术之乡”称号。

今年8月在内蒙古包头举办的中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暨全国武术段位制比赛中,琼中武术队代表海南参赛,喜获段位赛团体赛A组第五名的佳绩。琼中在比赛中获得组织奖,运动员李佳仪获得精神文明荣誉运动员。

目前,琼中的武术进校园活动渐成规模,已有5所试点武术学校。全县32所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开展武术健身操普及和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推广工作,占学校总数45.7%,参加习武学生16996人,占72.7%。

建设现代化新学校、改扩建学校体育设施

琼中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

中考体育分数增加到80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以前下雨跑道会积水,根本就训练不了。现在好了,学校的塑胶跑道投入使用,我对自己1000米长跑、跳绳等成绩的提高,更有信心了。”琼中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2)班的吴饷告诉记者。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塑胶跑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仅仅是琼中加大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2012年至2014年,琼中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近13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0%。

我以前在琼中县民族中学任教,学校80多名教师挤在两间办公室里,文、理科各个年级的老师挤在一起,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老师没有办公室,只能是坐在榕树底下批改学生的作业,正常的教研活动根本开展不了。”  任教29年的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数学教师董玉莲说道。

厕所少、卫生差、离得远,有的女老师干脆忍着不上厕所。因为没有水洗手,满手粉笔灰回到家里。”物理老师吴晓霞补充说道。

为建设现代化学校,让贫困山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琼中投资1.29亿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和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等贫困山区移民学校。目前两所移民学校在校生3184人,其中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达2673人,占83.9%。县财政投入1.2亿元,提供更多高中优质学位满足贫困学子求学需求,新建琼中中学高中部校舍3.8万平方米,2012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可容纳4200名高中生上课、食宿。

投入资金1146万元,改建、扩建5所食堂供餐的学校食堂,配备学生用餐碗具、双门消毒柜、两眼水槽、四门冷藏柜、消毒灯、餐桌、操作平台等设施。投入资金225万元,加快70所企业供餐学校和教学点的硬件建设。

现在我只需要花一元钱,就可以吃到以前要花七八元才能吃到的饭菜。”学生王羽茜告诉记者。

 

(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5年12月02日 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