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脱贫

30.12.2015  10:28

实施“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打造示范村

琼中: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脱贫

 

 

琼中铁皮石斛种植场

 

 

琼中长征镇烟园村的桑树园

 

 

琼中的泥鳅养殖产业

 

 

琼中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报记者 王培琳 特约记者 黎大辉    通讯员 秦海灵

碧水青山间,连片的桑田郁郁葱葱,一望无际,茂密的山林里,蜜蜂飞舞,山鸡鸣叫。行走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村苗寨,处处呈现特色农业产业大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

近两年来,琼中大力实施橡胶、槟榔等大宗农产品单产效益提升计划和“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产业示范村,逐步形成绿橙、桑蚕、养蜂、养鹅、养鸡、高山云雾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并成为琼中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拓了新路,给农民带来实惠,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883元,同比增长15%,增幅全省排名第一;今年1至9月为5769元,同比增长1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调整产业结构   推行产业扶贫

地处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让贫困山区的广大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琼中县委、县政府几经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县情,科学决策,把产业扶贫作为贫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

琼中定好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后,依托优良生态特色资源,选择种桑养蚕、种琼中绿橙、种益智,养蜂、养鹅、养山鸡等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乡村大力扶持推广,引导山区贫困户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道路。目前,全县共扶持各类特色产业项目20个。

长征镇农民种桑养蚕,开拓了新脱贫致富路。全镇目前累计种桑面积达1895亩,今年产茧量154789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95%,超过2014年全年产茧量;累计产值248万余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9%。全镇已有6个村小组产茧量过万斤,31名农户产茧量过千斤。镇里的桑蚕致富能手徐道光去年卖蚕茧2370斤,每亩均产474斤蚕茧,综合效益4万多元,是长征镇种桑养蚕亩产效益最高的蚕农。

亭台水榭,林荫景观小道环绕的小山村,被连片橡胶、粽叶团团包裹,走进黎母山镇乌石村,宛如一个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村庄。2014年以来,乌石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除了道路、排水、文化石、路灯照明、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粽叶产业,全村23户都种粽叶树,共380亩,年产值约38万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825元,同比增长36.5%,许多低收入农户因此脱贫。

湾岭镇罗马村大力发展养蜂林下经济。村民林丁民正在橡胶林里忙着整理蜂箱,他告诉记者,去年村民开始发展养蜂产业,尝到了甜头。据了解,该村去年全村养蜂产值收入达1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382元,同比增长15%。

截至目前,琼中种桑树2.5万亩,预计今年养蚕产鲜茧量达150万斤,蚕农户均收2万元以上。琼中种植绿橙面积1.3万亩,预计今年产值1.92亿元。种植益智面积5.11万亩,预计今年产值达1.17亿元。养蜂5.47万箱,饲养农户达3600户,蜂农户均收入9000多元以上。

转变经营方式   发展品牌农业

2013年以来,琼中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重点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至今已累计打造专业示范村90个,逐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4家,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多名,带动农户创业致富11000多户。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313家,主要涉及桑蚕、养鹅、养蜂、益智等特色产业。

琼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拉长绿色产业链,不断增加农业种养附加值。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琼中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品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扩大绿橙种植面积和种桑养蚕规模,推进琼中鹅、琼中缫丝厂、琼中蜂蜜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谋划一批促农增收的精品特色项目。

中平镇深湴村,是一个地处琼中大山深处的偏远贫穷的村庄,悄然兴起了养鸡绿色产业。去年,在开展“富美乡村”建设中,村里利用产业项目资金壮大了养鸡产业,农户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养鸡规模达6000多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800元。受到深湴村的辐射带动,周边的南坵村等6个村庄、20多农户也发展养鸡产业,养殖规模达到了2万只。

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组织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巩固琼中绿橙、琼中桑蚕、琼中蜂蜜等知名品牌,培育琼中鹅、琼中山鸡、铁皮石斛等绿色品牌。琼中绿橙、蜂蜜等特色产业实现网上电子销售,市场更加广阔,品牌农产品卖价更高。琼中鹅、铁皮石斛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商标战略,使有“琼中”字样的特色农业享誉省内外,“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等2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海南著名商标的特色产业有7件。

加大投入力度   扶持产业发展

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多管齐下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让中部山区黎族、苗族同胞搭上了增收的快车。

2013年以来,琼中整合部门涉农资金共12.4亿元用于促进农民增收,其中整合各项生产发展资金3.06亿元,整合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4亿元,整合各类培训资金640.9万元,发放各项惠民资金2.06亿元等。

竹朗村是琼中第一批发展桑蚕产业的村庄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桑蚕产业目前已成了全村30多户农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了解,该村在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过程中,从蚕苗到蚕房、桑树苗和种养技术,政府都给农民扶持和补贴,一批村民靠种桑养蚕收入增加幅度大,率先富裕起来。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加“造血”功能,提升农民发展绿色产业的技能。琼中深入开展“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引导村民“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增收”。每年让群众参与桑蚕、养蜂等技能培训达2万多人次。

坚持新兴的绿色产业富民,农旅结合,以旅兴农,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今年的琼中绿橙旅游季、琼中蜂蜜采摘节等活动,促进品牌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接待旅游过夜人数  4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3.65  %;实现旅游收入1.597  亿元,同比增长42.59  %。(本报营根12月25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