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八大扶贫产业扫描

30.12.2015  10:28

琼中八大扶贫产业扫描

  

  种桑养蚕   破茧成“

种桑养蚕产业让我们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长征镇烟园村村民蒋启存说。长征镇烟园村是琼中有名的桑蚕村,全村共有168户村民,有125户种桑养蚕,种桑树面积达387亩,建立蚕房55间,并成立烟园村养蚕合作社。去年全村收获蚕茧总产值约125万元,村民户均增加收入1万元。

从去年起,琼中拟用3年时间打造年出售蚕茧超千斤以上的蚕农1000户,年出售蚕茧超万斤以上村小组100个,建设“千斤户,万斤村”。全县涌现出不少种桑养蚕收入高的典型村和示范户,年出售蚕茧都在5万斤以上、收入接近100万元的村庄,农户平均亩桑年产茧达到400斤,亩桑年产值都在6160元以上。

目前,全县发展种桑2.5万亩,涉及全县10个乡镇2000多户农户。预计2015年全县产鲜茧量达到150万斤,综合效益达4000万元以上,蚕农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

山中养蜂   甜蜜一方

一片橡胶林下,不时有“嗡嗡”的蜜蜂追逐其间。在琼中湾岭镇鸭坡村村民蔡仁军的养蜂基地里,错落有致地躺着150个蜂箱,成了大山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蔡仁军今年共卖出了2400余斤的蜂蜜,其中通过微信销售平台售出了将近900斤,其余则通过传统渠道销售,年纯收入14万多元,他还通过售卖蜂种获得收入2万多元。

琼中山高林密,具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把养蜂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养蜂产业成了促农增收和政府扶贫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建立养蜂示范村42个,养蜂农户3600户,养蜂5.47万箱。预计2015年收获蜂蜜产量82万斤,产值3280万元。养蜂农户户均收入9000多元以上。

琼中绿橙   享誉四方

12月18日,在琼中中朗村华裕琼中绿橙标准化示范基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绿橙,好不热闹。

这几框大概有1000来斤了,一会儿客商要过来收购。”果农连先生一边忙着装框一边说着。连先生承包近500亩地种植绿橙,今年挂果的有350亩,预计今年产果60万斤,以目前果园收购7元/斤来算,产值将达400多万元。

琼中绿橙以皮绿、橙甜、汁多、皮薄而闻名,是海南水果的一大品牌。近年来,琼中绿橙市场销售价格逐年飙升,目前,果园收购均价已经达到7元每市斤,比往年同期收购均价提高了近50%。据了解,今年琼中绿橙的种植面积为1.3万亩,挂果面积0.8万亩,预计产量1.2万吨,产值1.92亿元。

养鸡有道   致富路宽

已是傍晚,琼中什运乡番道村村民王经亲还在海榆中线公路边摆摊卖山鸡,两位路过的游客停下车来,买走他剩下的4只山鸡。“养山鸡来钱快,技术要求不高,政府还给扶持。”王经亲说,今年他卖山鸡收入已有7万余元,现在存栏的还有1000来只,在元旦春节期间就可以出栏了。

近年来,番道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生态环保和高效的山鸡养殖产业。2014年,全村山鸡销售总量达7.8万多只,销售总额达390多万元,仅山鸡产业为该村人均创收3391元,饲养山鸡已成为村民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据了解,琼中山鸡主要吃草、五谷杂粮、南药,喝山泉水,肉质结实、清香,品质纯正,风味独特,属健康绿色食品。目前,琼中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建成山鸡种鸡场7.26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山鸡种苗8.25万多只,出栏7.8万只,效益达390万元。

生态养鹅   ”景可期

噜噜噜……”在琼中湾岭镇香岭村的一块橡胶园地,数千只成鹅正在叫嚷、觅食,不远处,余雪梅正在给中鹅喂养米糠等食物。

2013年初,从澄迈嫁到湾岭镇香岭村的陈燕红,凭着平时积累的养鹅技术,利用村边丰富的杂草等,开始小批养鹅,从此,她与养鹅结下“姻缘”。

琼中气候好,夏天不是很热,而且杂草多,很适合养鹅。”陈燕红介绍说,2014年春节,余雪梅放弃去广州打工的机会,回到湾岭镇香岭村加入到养鹅的行列。2014年,俩人全年养鹅出栏2万余只,收入40万余元。今年来,她们养鹅出栏已达2万余只,收入也不下40万元,出栏量比去年略为增加。目前,陈燕红、余雪梅存栏鹅5000多只。

琼中目前建成种鹅场1.45万平方米,帮扶农户建鹅舍2万平方米,累计扶持农户鹅苗38万多只,出栏33万只,效益达2970万元。

林下种南药   益智富村民

地处大山深处的琼中红毛镇黎凑村,青山环抱,密林层层,村庄周围拥有8800多亩热带雨林植物,保护完好。长期以来,村民拥有青山却生活穷困。近年来,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枫木林下种植益智。全村73户人家种植益智,收获面积达4078亩,产值达489万元,仅益智一项就为村民带来1万余元的人均纯收入。黎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益智村”。

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也是一种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益智既增收又护林,经济效益高,种植成本低,价格稳定,深受琼中农民欢迎,近年来益智产业已成为琼中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

琼中益智种植主要分布在红毛镇、上安乡、吊罗山乡和营根镇地区。今年,全县林下种植益智收获面积5.11万亩,种植户约3500户,干果产量2337.48吨,产值达1.17亿元。

田间养泥鳅   村民得效益

水稻田间养泥鳅。琼中长征镇的村民发展泥鳅养殖示范从这里开始。目前,村民投入改造稻田、围网、进排水管道等建设资金2万元,投放泥鳅苗14.3万尾。

近年来,琼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推广“稻鱼共生项目”。“稻鱼共生”属于琼中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全县计划两年内在10个乡镇和1个农场投入1000万元,改造稻田发展稻鱼共生项目2000亩,主要以泥鳅、黄辣丁、小龙虾、鲤鱼、鲫鱼等养殖为主。

红毛镇共建村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村庄,该村的水资源丰富,比较适合泥鳅养殖。县委、县政府为该村“量身定制”泥鳅养殖生态种养新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海溢水产科技公司,建立32亩的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

高山云雾茶   富硒无污染

琼中地处五指山脉,气候、土壤以及山高雾大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茶树生长。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种植云南大叶茶、引种海南白马岭野生大叶茶等茶叶,茶园分布在山岭之间,四季云雾缭绕,土地肥沃富硒,无任何污染。

琼中境内生产的“白马骏红”红茶,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外形时尚乌润,金毫披露,汤色全红明亮,香气纯正,耐泡持久。多次摘取国际、国内大奖。

加钗农场的茶叶种植在海拔高度350米至500米的范围,现有茶园面积630亩。今年茶尖产量达到3526公斤,产值140万元。采茶工人年均收入从2012年的6000多元,提高到2015年的2万多元。

现在收入跟3年前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加钗农场30岁的茶工吴宽喜笑颜开,“3年前,茶工收入每个月最多五六百元,上个月我拿到手的有3700多元。

本报记者王培琳特约记者黎大辉通讯员秦海灵

(本报营根12月25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