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整治环境卫生 打造洁美、舒适、靓丽乡村

12.12.2014  17:44

竹朗村的桑园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王丽娟 摄
什章阶村干净整洁。王丽娟 摄

  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竹朗村,一条整洁的村道通达全村,村道旁矗立着的一排排白色蚕房引人注目,水塘里的洁白睡莲和桑园里碧翠桑叶相映成趣。在村中信步,处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回荡着孩子的嬉闹声,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竹朗村的现状,是琼中开展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琼中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富美乡村的战略举措,并纳入全县建设富美乡村的规划中,确定了5个乡镇18个行政村作为富美乡村建设的对象。

  在富美乡村建设中,琼中通过推广黎母山垃圾处理模式,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启动乡村“绿化、美化、靓化、净化、硬化、配套化”功能性改造,建立健全长期管护机制,着力为琼中农民打造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展现乡村美 推广黎母山垃圾处理模式

  琼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把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纳入富美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改善村容村貌,垃圾处理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推广黎母山垃圾处理模式,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长效机制,改善、美化乡村环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清早,走进营根镇新丰村,一条弯曲、干净的村道穿过茂密的竹林,村民自发创意用竹子编织围成的路边栅栏,隔住各种鲜艳的奇花。每家每户恰似一座座美丽的庄园,房前屋后瓜果飘香。70多岁老人邱立兴悠闲地在自家院内晒太阳,他说村里的垃圾箱一满,镇里就会派垃圾车下来运走。每天,村民负责清洁自家的房前屋后;每周,村民进行全村一次大扫除。

  据了解,新丰村卫生环境实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民卫生管理公约》,经全体村民讨论、表决、签名,使之成为共同遵守、共同执行的日常环境卫生行为规范。各农户对照村民卫生管理公约内容,自觉执行“门前三包”制度,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秩序、环境卫生及绿化养护;公共区域以村小组为单位划分卫生管理范围,由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组织村民每周定期进行大扫除、花木修剪等工作;村内推选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保洁员组成卫生督促小组,监督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等。

  跟新丰村一样,如今,琼中许多乡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美观整洁、焕然一新,讲卫生、促整洁的环境意识也逐步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528个村小组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已全覆盖。湾岭、黎母山等6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乡村美 因地制宜特色规划

  营根镇什章阶村的300米步行小道已经完工,该条步行小道分别以鹅卵石、红砖铺成,尽显农家质朴,此外,乡村大舞台、村级文化活动室、排水沟建设等工程即将完成。

  富美乡村建设实施以来,什章阶村由一个不起眼的黎族小村变为“营根-长征”片区的重点打造对象,根据规划,县里将为什章阶村进行村环村干道硬化、水沟修砌、沿路节能灯修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建设及配套、凉亭设计建造、广播音响配备等工程。

  湾岭镇鸭坡村地处海榆中线旁,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因昔日常有人在山坡上放养群鸭得名。去年,琼中县委、县政府结合该村庄特色,围绕“富美乡村”建设主题,整合多方资金,以村庄的一草一木为绿化根本,同时深挖本土的历史、民俗和党史国情等元素,把该村打造成为“党史、国情、省情、县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使得一些古树、古屋、古建筑、民居风格、红色文化等得以保护和还原,建成田园风光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山村旅游村庄。

  琼中县委副书记张长丰说,琼中打造富美乡村,因地制宜,独具特色,注重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避免千篇一律。如湾岭镇打造“黎家山水”大边村、“仿宋古镇”湾岭村,黎母山镇打造“水会所城遗址”的水上市村等。

  此外,为了高水平、高起点编制村庄总体规划,琼中结合“一心一园一带八区”的总体发展布局,注重融入黎苗文化元素,让原有生态群落得到保护。加快实施“特色居家乡村工程”,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整合资源、分批分类打造富美乡村。

   定格乡村美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走在什运乡番道村的村道上,这里处处听蝉鸣,步步皆美景。提起村中环境的优美,村民们认为这都得从3年前的那次村民大会说起。那次村民大会上,全村人一起制定了番道村的村规民约,把垃圾治理、村容维护、湿地保护等内容写入其中。

  番道村为促进村民自觉维护村中环境,号召村民们一起制定村规民约。“管理小组要督促村民一起维护村中美好环境,监督堆肥管理员按规范进行堆肥管理,每月定时清理饮用水蓄水池中的枯树叶,制止农户随意排放污水,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长到一米高时,要及时收割。”记者走进番道村,在村文化广场看到这样一个公示牌。

  美是需要“定格”的,琼中建立健全长期富美乡村管护机制,除了村一级的“村规民约”,县里还建立健全月排名、信息报送、激励奖惩等制度,强化考核评比,加大现场检查、明察暗访、限期督办等督查频次和力度,对领导重视、整治得力、成效明显的,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滞后、行动迟缓、整治不力的,及时通报批评;对问题久拖不决的,将启动约谈、处分等问责措施。

  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建设,琼中一批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绘就了一幅幅“桃源富美村,人在画中居”的美丽风景。

   例说

   琼中共建村:  红色革命老村美丽“蝶变

  红白砖、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弯曲伸入风格别致的茅草凉亭;空地上绿草如茵,槟榔林立,椰影婆娑……“乡村的美景别有味道!”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共建村的村广场上,海口的自驾游游客罗名明摁下了手中相机的快门。

  红毛镇共建村原名牙寒村,黎语中牙是河溪分支丫口,寒是寒冷,村庄位于河溪丫口,河水寒冷,故名牙寒。共建村背面临界什寒村,地势以山地为主,村内风光秀美,常年清凉。共建村是“白沙起义”红色革命村庄,是“白沙起义”领导人之一——王玉锦的故乡。

  刚进共建村,就能感受黎族少数民族文化的浓厚,也能一眼望见村子红色历程中的点滴足迹,整个村子充满了红色文化气息。今年,共建村被确定为琼中富美乡村创建重点村,一系列创建计划在村里逐步铺开。

  今年,在琼中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共建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傍晚的时候,村民们喜欢到文化广场活动。”村民王业绩说,村民们的节目很多,有跳广场舞的、有打篮球的、有看书的、有闲聊家常的。截至目前,共建村3公里长的环村路、文化广场、100米的景观长廊、550平方米的篮球场、面积1亩的喷水池、面积512平方米的鱼塘、乡村大舞台、奔格内什寒停车场、引水渠和三条约1000米长上下两层的排水沟等项目已竣工。

  共建村毗邻什寒村,和这个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什寒村一样,共建村并没有因为它山高路远而发展落后。通过富美乡村建设,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发展升级,共建村独有的“身高”优势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日益凸显。

  如今,共建村所有的村民都住上了新的水泥砖瓦房,全村72户291口人,耕地面积249亩。近期,村里将开发两处农家乐,并对村中两个鱼塘进行打造。据了解,鱼塘的水为山上的山泉水,鱼塘里有福寿鱼、草鱼、鲤鱼,村中计划把鱼塘建设和农家乐联系在一起,可供外地游客钓钓鱼、抓抓虾,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个生态优美的农家乐园。

  富美乡村建设,使琼中一批大山深处的落后小山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小林 黎大辉 秦海灵 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