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要面子更要里子

28.09.2016  16:05
我省着力将产业“底气”赋予美丽小镇,以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支撑长远发展
 


琼海市万泉镇婉约灵秀,如入画中。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文昌市会文佛珠风情小镇声名远播,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佛珠经销商来此淘货。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实习生 吴英艳 摄

 

  很多初次走进琼海市中原镇的游客,都会被小镇道路两边的藤萝雨树所惊艳。这些整齐生长的雨树树冠庞大,向外伸展如罩钟,为炎热夏日带来清凉。细碎阳光钻过茂密的枝桠,如黄金般洒落下来。街道两旁联排骑楼,将游人带进一个有着浓郁南洋风情的小镇。

  中原镇,是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现阶段的特色小镇侧重风情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海南风情的美丽乡镇。“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打造百个产业小镇和千个美丽乡村。可以说,海南的乡镇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不过,也有人质疑,当前一些小镇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甚至有些小镇“整容”变成了“毁容”。未来如何解决建设持续动力不足、人口规模小、资源使用效益低、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关乎小镇的长远发展。

   A

  小镇“整容”的改变与烦恼

  风情小镇建设改变了镇墟的面貌,但还存在建筑形式单调呆板、品位不高的问题

  “气质”提升带来游客

  9月8日中午,定安县龙湖风情小镇上,镇上居民黄福民在自家的小吃店里忙活着招待客人。店面外面,曾经泥泞不堪的迎宾大道修整平坦,两边安装上路灯,种上棕榈树,整条街道焕然一新。街道两旁餐饮、五金、茶室等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改造装修过确实感觉不一样了,门外给我们搭了走廊,屋顶上有遮阳棚,确实住得比以往舒服,街上来往的人都比以前多了。”黄福民说,2015年龙湖风情小镇建设,整条迎宾大道的铺面都进行了立面改造,面貌焕然一新,人气也比以往旺了好多。

  对于大多数乡镇居民而言,风情小镇建设最直接的收获就是镇墟面貌改变,而一个靓丽的乡镇环境也直接推动了小镇的发展。龙湖镇镇委书记徐吉介绍,龙湖镇墟距定安县的风景名胜区文笔峰、南丽湖有10余公里,不少游客游玩后会顺路开车到镇墟休憩、吃饭。无奈小镇公路常年碾压破烂,镇上店面脏乱差的现象也常被游客诟病吐槽。

  2014年,龙湖镇引进一家地产企业,投资3000万余元用于小镇立面改造,要将龙湖镇打造为南丽湖片区的游客集散中心。改造包括沿街铺面装修及路网、电网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经过一年多改造,目前镇墟主干道上的78栋(间)沿街铺面外墙全部统一粉刷成粉灰色,楼顶统一加盖木质的拱形棚顶,棕色调的门窗、棚顶显露出浓浓的热带风情。

  “现在小镇建设好了,来往的客人比以往也要多了些。”黄福民说,两年前正是看到镇墟来往人群越来越多,他和妻子才不再割胶,改行开了一家小吃店。

  风情小镇,不是新鲜事物。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东部地区就逐步形成一批乡镇企业集中的景德镇、义乌等工业小城镇。到了9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开始盛行,又催生了周庄、乌镇等一批各具风情的旅游小镇。

  再看海南,从2009年起,我省就开始探索特色小镇建设,逐步建成了30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风情小镇。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普遍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编制规划混乱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也打造出一批类型有别、韵味各异、城镇功能健全、有本土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比如琼海博鳌镇,已经随着博鳌亚洲论坛一步步成长为国际知名的热带风情小镇,硬件设施全省一流,小镇商业、餐饮业、旅行社业态日臻完善,对当地发展形成强大推动力。

  到了去年,我省出台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方案,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百个特色产业小镇,让一批立足本地资源的产业形成并壮大,全省县域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全面加强。

  特色小镇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个个特色小镇必像美丽星辰,将海南岛点缀得璀璨夺目。

  美颜之后“造血”不足

  澄迈瑞溪镇是海南名小吃的发源地,2015年,澄迈县政府以打造美食风情镇名义,投资上千万元对瑞溪小镇的老街进行立面改造,建设一条美食街。

  可一年过去后,除了节假日外,美食街平时游客寥寥,生意冷落,不少小吃店已经关门大吉。“单单是跑到瑞溪去吃小吃,没有什么可玩,去一次可以,之后真的很难再有兴趣去。”海口市民小吴坦诚说,缺乏娱乐配套设施是他不想去瑞溪的主要原因。

  即使是“面子”上的改造建设,一些市县因缺乏资金,也难以做到全面铺开改造。在定安县龙湖镇,除了主干道迎宾大道的立面改造焕然一新外,镇墟外的县道依旧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我们把这称为身上穿了西装,脚上穿着拖鞋,改造还未完成。”一名镇干部戏谑说。

  省住建厅副厅长陈孝京是我省城镇化建设的一名老专家,2011年,他曾率领调研组奔赴全省多个乡镇开展小城镇建设调研,发现在发展上,我省乡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小、区域带动力弱,经济实力过低等问题;面貌上,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一些小城镇建筑形式单调呆板,品位不高,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在经济发展中遭受开发性破坏。部分小城镇甚至依然建筑破旧、设施落后、“脏乱差”严重。

  在白沙七坊镇边上的鹭湖旅游度假区,夜晚降临时,度假区里的楼房仍是漆黑一片。镇上街道,灯光昏黄,除了个别超市和药店外,大部分铺面都已经门窗紧闭。“现在街上都没人气,等天气再转凉些,度假区的业主们来住了,到时候街上就热闹了。”度假区服务员小吴说。

  自推广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来,各市县政府也在积极打造一镇一品,想让一、三产业相结合,带动镇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总体看来,目前全省大部分特色小镇多以旅游地产开发、休闲娱乐、农旅结合等服务产业为主,多数仅停留在建设上,没有深入挖掘形成具体的市场产品,产业缺乏持续“造血”动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B

  小镇产业如何打造“”字牌

  小镇需明确市场定位,提供精细化产品才能站稳市场

  会文镇佛珠 年交易额超10亿元

  从龙湖镇继续往南前行,几十公里外的文昌市会文镇上,街道两旁佛珠加工企业的招牌随处可见,会文镇是全国最大的佛珠加工基地,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佛珠经销商来此淘货。佛珠产业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为当地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

  以做食品行业起家的小镇居民符策轩,看好了会文镇佛珠产业的发展潜力,投资100万元在镇上建起一个可容纳300多个摊位的佛珠交易市场,今年5月份正式开业,现在已经进入了旺销时期,每到下午四五点,交易市场里人群熙熙攘攘,市场外老爸茶店里高朋满座,小镇热闹非凡。“我对会文镇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今后就驻扎在小镇发展了。

  今年,会文镇被定位为佛珠风情小镇开展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4892万元进行镇墟立面改造,产业规划上已经谋划佛珠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正在向社会公开招商。未来除了佛珠加工产业外,会文镇要以镇墟为中心,充分挖掘会文镇周边的十八行民居、陈策民居等旅游文化底蕴,开辟一条观光购物旅游线路,推进佛珠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以镇促产,以产促镇,是目前我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摸索出来的两大经验,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筑巢引凤”引来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引导和扶持产业的有序发展,带动小镇的发展活力。

  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许毅介绍,我省几经变更的特色小镇建设编制中,一直重点突出的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完善、凸显特色的四大原则。每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标准都要求生产、生活、休闲、交通四大要素齐全,发展的产业定位、文化特色明确,能够有长期社会效益,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无疑,会文特色小镇打造是成功的,功能定位鲜明,产业思路清晰。然而,还有一些小镇的建设,仍需要在“”字上做足文章。

  两镇同打“温泉牌

  如何避免同质化?

  七坊镇,这座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的黎族小镇,拥有温泉、水库、森林等旅游资源,开发定位为养生度假温泉小镇,白沙采用“ppp”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2.7亿元,小镇的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而在西部,儋州市的兰洋镇也在进行街道建筑立面改造和环境改造,儋州市政府也表示,将依托兰洋温泉资源,总投资20亿元把兰洋镇打造成一个温泉养生度假旅游风情镇。

  许毅认为,城镇规模过小、产业单一、资源同质化,是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的普遍现象。从长远发展考虑,未来特色小镇的“”已经不能仅依托资源产品体现出的风情特色上,而是要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按市场需求定制旅游产品,以提供精细化产品来站稳市场。

  距离海口不远的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近日镇上的MIBC国际奢侈品俱乐部悄然关门了。“生意一直不好,根本没有多少人来这里买奢侈品,早就已经办不下去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筑巢引凤,引来企业落户发展,拉动当地的就业和税收。但如果对产业的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引来的未必就是“凤凰”。这一点,已经开始引起我省主抓风情小镇建设者的注意与反思。

   C

  特色小镇的挑战与机遇

  屯昌县乌坡镇南药加工基地聚起人气和财源,但大部分的乡镇仍缺乏产业的有效支撑和带动

  9月的一天,在距离县城约有24公里的屯昌县乌坡镇上,小镇居民徐庆义正坐在自家门前纳凉。乌坡镇的主干道上,道路一边已经掀翻正在修建,街道两边冒出了许多新盖的房子,镇墟路口的老房子外墙上写着鲜红的“”字,居民们已经陆续搬迁出去。未来,这里要改造成一条南药药膳风情街,集中展示南药加工、产品,并提供休闲养生度假服务。

  乌坡镇是我国最早最大的南药种植基地,曾引进种植药材品种达200余种,至今仍保存着海南最早的、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沉香林。在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南药加工厂曾设立在此,每天有全国各地的药材收购商来往乌坡镇,乌坡镇曾是屯昌县最繁华热闹的乡镇。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药加工厂停工,乌坡镇也逐渐没落,镇墟居住人口逐步减少,街道冷清,瓦房破败,再也难以恢复往日的热闹繁华。“药材厂停了以后,好多工人都搬走啦,百姓也从种药改种槟榔、橡胶树,没有那么多的药材,药材收购商也来得不多了。”住在镇上的老人徐庆义回忆说。

  “我们将对乌坡镇的面貌进行彻底改造,产业发展上也会有所调整。”屯昌县乌坡镇镇委书记梁定雄说,乌坡镇要借助以往的南药种植、加工资源,引进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南药加工基地,并以此延伸出南药种植观光体验等产品,彻底改变目前乌坡镇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对于乌坡镇而言,风情小镇建设是乌坡从萧条中突围的一次重要机遇。往大了说,整个海南省的城镇化发展还蕴藏着巨大的内需空间。正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所指出的,新型城镇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潜力,初步预测,2020年海南的名义城镇化率由2014年的53.76%提高到65%,将带来470亿元左右的新增消费规模,带来30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从整体来看,我省大部分的乡镇仍缺乏产业的有效支撑和带动,加上本身人口规模过小、又存在资金和人才匮乏等短板掣肘,未来发展长路漫漫。

  “目前我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基本都处在起步阶段,确实大部分都还是在风貌营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未来产业的引导和培育还是一大挑战。”陈孝京认为,我省特色小镇建设重点还是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主要是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保障以及生态保护等四大方面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力量来建设特色小镇。

转自《海南日报》2016.9.27 作者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