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2家单位接受社会评价 直播现场“火药味”十足

18.06.2016  02:11

      原标题:海南22家单位接受社会评价直播现场“火药味”重

      时针刚刚指向19时,朦胧的演播厅灯光亮了起来。手持入场券的人群一拨又一拨走进海南电视台演播厅。

      这里,即将举行我省2016年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第二期公开评价,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工商等领域的22家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单位,将面对面接受163名评价代表的发问,回应群众关切。

      “承诺与兑现”是此次公开评价的主题。19时30分,22名负责人悉数到场,静静坐在位置上,等候接受“考试”。

      “请先看一段短片。”主持人话音刚落,屏幕上的镜头来到省国家税务局凤翔办税大厅,时间显示是6月6日下午2时30分。

      评价代表在这里看到排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然而,有的人却因为认识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就可以免受排队之苦,甚至出现工作人员帮忙插队取号的现象。

      “你们提出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是方便了民众,还是只是方便某些人?”刚落座,省国税局副局长姚嘉民就遭到评价代表的“发难”。

      “实行‘营改增’后,前来国税办理业务的群众剧增。出现这种现象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拥堵造成。”姚嘉民表示,接下来将增加办税场所,解决拥堵问题。

      一位评价代表显然对答案十分不满,立刻打断:“弄清楚逻辑,现在群众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不用排队,你要解释这个才行?”

      在代表轮番“刁难”下,姚嘉民当场表示,将对现场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帮人插队的办税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类似现象,我们坚决不会出现第二次。”当听到姚嘉民做出保证,代表们才放过这位“局长”。

      报废“螺丝瓶”改装成焊接气瓶现象虽然客观存在,但在评价代表发现的非法改装的螺丝瓶上,却都挂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字样的合格证。“报废改装瓶为什么会有质监的合格证?既然不合格,质监为什么会发证?质监的合格证还能确保我们的安全吗?”评价代表发问。

      “中小学校门口为什么会有香烟销售”、“去车管所办事为什么那么多‘黄牛’”、“如何做好干部离任审计预防腐败”……

      在这个考场上,评价代表们针对22名负责人的回答,可以现场表示“满意”或“不满意”,一晚上的公开评价,代表们亮给官员们更多的是“不满意”。

      为何“不满意”呼声会频频响起?一位评价代表坦言,现实中差强人意的地方大量存在,各职能部门确实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一些问题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许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解决起来难以一蹴而就。

      记者了解到,第一期公开评价后,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存在的问题追究责任和落实整改措施,站外揽客的营运客车得到处理;中石化海南分公司对全省23座加气站和检测站进行拉网式排查;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4天内在海口水木清华小区完成约800户的挂表工作……

      尴尬、脸红、流汗,今天的公开评价,虽然暴露诸多问题,但依然让所有人看到被评价者的责任与担当。

      食品药品安全时刻牵动人们的神经,按规定,没有医生的处方药店不允许将处方药卖给市民。评价代表调查却发现,在走访调查的10家药店中,均未要求出示处方单,药店内的处方药专区形同虚设。

      对此,省食药监局局长冯鸣不避“家丑”:“这是个老问题,监管不到位,归根到底是工作作风不实。”

      “我们这个岗位如果不作为,那就真是害人了。”为了显示“诚意”,冯鸣大声承诺:“请给我们一段时间,如果海南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还是连年涛声依旧,这是我们的失职。如果无法解决,我们不如回家种红薯,让干的更好的同志来干。”

      说完,全场响起了当晚最热烈的掌声,冯鸣用他的真诚赢得代表们的认可,163名评价代表给出的满意度高达77%。

      问承诺,比兑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回应群众关切。虽然频频表示“不满意”,但现场的代表们却因此有了信心,“22位负责人普遍态度诚恳,直视问题,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作有希望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