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带我到海南 航天游带来新客人

23.12.2020  10:27

  “走,我们一起去海南文昌,看火箭发射!”

  这是今年11月,北京姑娘冯珏收到的一则朋友的邀请。随后,她毫不犹豫买了机票,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追火箭”之行。

  只是没想到,文昌龙楼的酒店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抢手,冯珏在距离发射之日还有两天时提前到达,就已经占不到好的位置了。“能够看到发射的酒店房间,早就预订出去了,我好不容易在镇上找到一间房,等到发射之日只能再跑去沙滩上看了。”冯珏笑着说。

  事实上,许多人都和冯珏一样感受到了,每每火箭发射前后,文昌龙楼小镇上的酒店都是“一房难求”。航天,给这个小镇的旅游业不断“添火”,也给海南带来了新客人。

  A

  预订酒店

  需提前一个月

  “准备,倒计时开始了!”“5、4、3、2、1,点火!”12月22日,长征八号火箭发射之际,文昌铜鼓岭海暇民宿临近的海边,早已汇集大量人群,大家仰望着不远处的发射塔架,纷纷举起手机,提前架好相机的则默默开始倒计时,只待烈焰喷薄、火箭腾飞的那一刻按下快门。

  文昌铜鼓岭海暇民宿临近海边,靠近文昌航天发射场,是观看火箭发射的理想之地,为占据观看火箭发射的最佳位置,民宿的房间早已被住客预订。“一旦有消息说什么时间有火箭发射,马上就有订房的客人了,有时提早一个多月,订晚了就没有了。”民宿负责人李雪松这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李雪松原本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者之一,发射场落成投入使用后,因看好文昌龙楼的发展潜力,他决定留在这里创业,于是在铜鼓岭山脚的小渔村创办了这家民宿。

  “文昌是著名的椰乡,龙楼小镇三面环海,靠近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非常好,本身就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加上航天,未来发展一定大有潜力。”李雪松说。

  2020年5月5日,游客在文昌观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同样看好龙楼航天旅游资源的还有“云卷云舒”民宿的创办者黄元、祝影夫妇。“这两年,每到发射时,客栈都是爆满的,临时找房很难,都要提前预订。”祝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今年虽受疫情影响,平时的客流量不似去年,但得益于火箭发射任务的带动,总体收益还算不错。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每到发射前后,龙楼小镇内的酒店、民宿价格都有所上浮,尽管如此,依然供不应求。前往文昌龙楼看火箭发射的游客常常三五成群,或是拖家带口,不远千里而来,就为见证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众多的游客中,有不少“回头客”,早已踏遍海南的各大景区,对海南的山山水水再熟悉不过,“追火箭”成了他们来海南的新动力;也有一些“航天迷”,借着“追火箭”的机会,顺带解锁了海岛美景。

  B

  研学和文创

  产品受关注

  除了观看火箭发射,日常的航天研学旅行、航天文创体验也是人们来到文昌龙楼的理由。

  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旅游运营总监马侠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近年来,前往文昌航天主题乐园的游客量逐年增多,航天科普大讲堂接待了一批批来自岛内外的青少年学子。每年4月,“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还会参与举办航天主题系列活动,传承航天精神,让更多青少年体验科技魅力。

  今年7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政府在此期间联合主办“火星之旅嘉年华”活动,“太空创想”系列产品在主办方打造的“未来空间站”亮相,引起航天爱好者的关注。

  “航天科普遇上航天文创,航天少年携手太空创想,从文昌始发,这是人类对宇宙的浪漫探索。接下来,我们还将有更多航天文创产品在海南文昌落地,助力文昌航天文旅产业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未来宇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火星之旅嘉年华”活动时这样表示。

  接下来,未来宇航研究院还计划在文昌国际航天城投资1000万元设立航天研学总部基地,并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共同打造和运营国内首个专业的航天文旅孵化器——“未来之旅孵化器”。该孵化器将汇聚国内外前沿的航天文化,行业内优秀的航天专家和教育专家,研发国内外具竞争力的研学和文创产品,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常态化标杆产品,促进行业发展,打造中国航天文旅新标杆,开拓中国航天文旅新模式,创造中国航天文旅新价值。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点火升空。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C

  期待升级

  放大航天效应

  航天,搅热了龙楼小镇。近年来,“航天小学”“航天农庄”“航天集贸市场”等有着“航天”烙印的招牌不断在小镇涌现,当地群众纷纷围绕航天主题创业就业。据统计,截至目前,龙楼镇有商铺900多家,其中酒店和宾馆32家,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2019年,龙楼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514元,是2009年的3倍。

  不过,在游客和创业者的眼中,文昌龙楼的航天旅游还可以做得更好。“除了餐饮和酒店,希望再多一些旅游配套和服务,例如航天科普和文创市集,可以让游客购买到当地特色产品或航天文创纪念品。”冯珏说,虽然发射当天聚拢到龙楼的人很多,但是在小镇逗留和消费的人其实并不多,许多人看完火箭发射,当天就离开龙楼了,小镇缺乏吸引人游逛的航天特色消费,怎么让客人留下来成为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黄元也告诉记者,前不久,一位9岁的小住客让他萌发了改造民宿的想法。“中国发射了多少火箭,成功的和失败的,每代火箭的设计师是谁,这孩子说得一字不差,可惜客栈没能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务。”黄元说,他和妻子商量后,打算在民宿里增添更多航天元素,同时在村里建一个航天科普驿站,让航天研学之旅与休闲度假之旅融为一体,让游客在享受着阳光椰风的时候,畅想星辰大海。

  “文昌龙楼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期待会越来越好!”祝影说,文昌是个美丽的地方,相信随着航天效应持续释放,航天小镇龙楼还将有更多航天元素注入,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常来看看走走。

  记者手记:航天助力龙楼之变

  “龙楼变了!”这是文昌市龙楼镇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熟悉龙楼的人一个共同的感受。那么,龙楼到底哪里变了呢?笔者认为,龙楼之变,正是从一个普通的海边农业小镇向航天特色的旅游小镇的转变。

  航天特色体现在市容市貌上,例如有随处可见的火箭造型等航天元素;体现在航天对人流量的影响上,每逢火箭发射的日子,龙楼小镇到处人山人海,各停车场、主干道路、沙滩上都挤满人,几乎是在一日之间,增加了十多万外来人口。

  当然,航天特色更体现在这里人们的谋生方式上。以红海村委会的好圣村为例,这里村民原本世代靠打渔为生,如今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他们种植起航天育种瓜菜,发展乡村旅游,借力航天带动效应,吃上了“旅游饭”,成为远近闻名的航天科技小康村。

  要发展旅游,龙楼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都在围绕旅游发生变化。在“吃”和“住”方面,小镇上的餐馆和酒店,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文昌鸡、龙楼海鲜的美名不胫而走,五星级酒店、海边民宿更是从无到有,风格、价位不尽相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

  在“游”方面,龙楼三面环海,毗邻铜鼓岭3A级旅游景区,山海美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此外,还有“春光椰子王国”观光工厂和航天科普中心等。

  在“购”和“娱”方面,是龙楼目前比较缺少的资源,这也是很多游客反馈的问题——“钱无处可花”。为此,文昌市政府正谋划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项目建设,由央企鲁能集团投资建设的“南洋·美丽汇”商业街已初具规模,期待精彩亮相。

  180个小时的追寻只为亲眼所见

  那些“追火箭”的人

  等待火箭发射的两兄弟一起拼火箭模型。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亲眼看到火箭发射你会哭吗?”“90后”小伙阿康的答案是:“会!”

  今年4月至5月,为亲眼看一次火箭发射,身在浙江杭州的阿康不远千里,飞到海南,在文昌龙楼度过了历经波折的180个小时——

  阿康讲述,原本听说长征五号火箭是4月24日发射,心急火燎的他4月19日就来到了文昌。为寻找最佳的观测位置,他颇费心思进行了一番踩点:发射基地、酒店楼顶、海边沙滩,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甚至还来到了离发射基地最近的村庄,遇见淳朴的村民、顽皮的孩童,留下难忘的经历。

  不料,满怀希望地等待,得到的却是延迟发射的消息。无奈,他失望而返。

  5月,得知确切的发射消息,阿康再次乘兴而来,这次他呼朋引伴,领着一群同样想要亲眼目睹火箭发射的年轻人,热情地当起了“导游”,带着他的朋友们挨个走访文昌龙楼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等待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

  文昌椰子、龙楼美食、海浪沙滩,当地风土人情给这些年轻人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不知不觉,从阿康踏上这趟“追火箭”的旅程起,已经过去了180个小时。

  2020年7月23日,游客在文昌观看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当所有人都抬头仰望,目送火箭划过一道弧线,刺入云层,数秒之后,震撼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阿康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当庆祝的烟火在身后响起,我在180个小时里积累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渺小的我,像是和中国航天共同经历了一场苦尽甘来的旅途。180个小时很短,却让我在这个‘离宇宙最近的地方’看到了人类最伟大的浪漫和最质朴的温暖。”阿康回忆道。今年11月,他再次来到文昌龙楼,目送“嫦五奔月”。

  对许多和阿康一样不远千里追逐火箭的人而言,文昌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是一个浪漫所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景都与感动一起,印刻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

  来自北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张鹏已经第三次到文昌观礼火箭发射了。“第一次因为工作缘故,后面两次专程带家人前来,一同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希望给孩子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他以后好好学习,热爱航天科学,做一个勇于追逐梦想的人。”张鹏说,为让儿子看得更清楚,他一直将儿子扛在肩膀上,身上披着国旗,数小时的等待虽然很累,但他感觉值得。

  摄影爱好者老耿也是火箭观测点的“老人”了,为抢最佳视角,他会提前数小时踩点“占位”。因为延迟发射,他还曾两次改签机票。

  “祖国万岁!中国航天加油!”火箭的身影渐渐没入云层,人群的欢呼声还在椰林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