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社会投资的“洼地效应” 全力优化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见习记者 陈嘉博 特约记者 陈超
接连数日,每天都有重大社会投资项目动工,这在澄迈已不算新闻。10月8日上午,包括省重点项目在内的10个重要社会投资项目,同时在位于澄迈县的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举行动工仪式,涉及总投资额达42.52亿元。
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作“洼地效应”。在这些企业家们的眼中,澄迈就是吸引他们的“洼地”。
有着近20年国际化教育经验的北京青苗教育集团,在全国的布点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此前20多个校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南京、西安、成都等经济发达且重视教育的大城市。但今年9月,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正式在澄迈落地。在新校区的开工典礼上,青苗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校长安迎动情地说,最吸引办学者的正是澄迈的“亲商”优惠政策和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为帮企业解决难题,澄迈严格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分管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倒排工期计划,一竿子抓到底。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澄迈做到了简易事项随到随办,紧急事项特事特办,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地方政府从土地审批到教师编制配备,从校舍规划设计到施工保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只要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师资过来,几乎就等着‘拎包入住’了。”安迎说。
海口港马村港区扩建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是我省“十三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省长刘赐贵曾提出要求:“要将之建成为我省吞吐量最大、现代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综合港区,将其所在片区发展成为以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主的临港产业区,并结合全域旅游战略,打造出可供游客参观的工业旅游景区。”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为推动老城开发区项目建设,开发区管委会曾推出每征4亩地为1个用工指标、每个指标3.5万元的“土政策”解决用地问题。时过境迁,随着物价水平的涨高,过去的货币补偿对失地农民已没有吸引力,为此产生了许多土地纠纷问题。
“在项目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澄迈县委、县政府,老城经济开发区有关领导,多次前往现场召开专题会,协调解决相关规划调整、用水用电、道路贯通、用林用地用海和保障施工等问题。”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毅说,澄迈发扬“马上就办”和“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精神,为保障项目顺利动工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为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优化服务,加快社会投资健康发展,澄迈是理智的。澄迈县县长吉兆民告诉记者,自2013年澄迈开始统计社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以来,该县社会投资项目已连续3年占据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以上的份额,其中2013年为85.3%,2014年为88.7%,2015年为92.7%,为澄迈县成为我省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投资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昨天上午同时开工的10个社会投资项目涉及低碳制造业、康体养生、临港物流、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为企业正常运营保驾护航,“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要一律取消,能减免的一律减免;对企业反映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一律严查,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
“以周到细致的服务亲商,以优质全方面的管理安商,以优惠清廉的政策富商,相信澄迈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对此也深有感触。
(本报金江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