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南海372潜艇:遇台风潜艇无法充电 官兵站立困难

19.12.2014  12:23

      原标题:372潜艇官兵成功处置险情,创造潜艇史上奇迹,善练善管获多项荣誉,战斗力明显提升

      解密372潜艇:“深海铁拳”如何锻造?

      这是一支创造历史的艇队,成功处置掉深和进水叠加险情,铸就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支功勋卓越的艇队,从接装入列、全训考核到形成战斗力,创造我国海军常规潜艇的14个首次和第一;

      这是一支富于创新的艇队,他们一次次挺进深蓝,勇闯大洋,探索出10多项训法战法,其中5项被上级推广……

      它就是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官兵群体。连日来,海南日报记者深入该官兵群体,试图解密这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深海铁拳”是如何锻造的?

      把对手当“陪练”,险情危局磨砺先锋艇队

      “怕苦不当潜艇兵,怕死不上372!”当这句话从上等兵小贺口中说出时,不免让人惊讶。因为,据说原来他连有流血场面的战争片都不敢看。

      驾驭潜艇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职业。小贺的变化,离不开372潜艇官兵一个个险情危局的历练。

      一次远航训练,372潜艇两次遭遇强台风袭击,艇体横倾一度达到15度以上,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人在艇内站立都困难。而且,由于台风肆虐,潜艇无法浮起充电,为最大限度省电,延长水下续航时间,艇上的官兵连续10余天仅靠干粮充饥,硬是在近60度的高温下坚守战位,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

      “这次372潜艇处理双重险情的成功,偶然中存在必然,得益于平时我们注重在深海大洋中锻造官兵顽强的作风,运用强军目标不断激发他们的斗志。”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政委李云平说,“干潜艇就是要敢担当、讲奉献,必须做到‘艇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军人应该英勇无畏,能打仗、打胜仗。然而,和平年代,当“80后”、“90后”逐步走入军营,精武艇队还能否敢打必胜?这次远航任务对此作出诠释。

      刚执行远航任务没多久,372潜艇就首次遭遇特情。艇长易辉透露,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官兵把每次特情都当成练兵的好机会,把对手当“陪练”,走一路斗一路,竟摸索出10余种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新训法。

      一次次闯关历险,一次次实战化磨砺,一次次与对手交锋过招,372潜艇官兵练就了过人胆识和过硬本领,矢志强军,砺剑深蓝。

      训练增设“附加题”,严训、严练砥砺精武艇队

      检查面罩、咬嘴、开闭杆……不到10分钟的时间,艇员熊小鹏就熟练完成了救生装备——某新型呼吸装置的检验和穿戴。熟练的背后,是他历时半年,每天负重10多公斤装具练习3小时的辛苦付出。

      亮剑,不仅需要胆识与勇气,更需要过硬的制胜本领,功课在平时。

      “我们就认准一个理,训练要抓严格,抓反复。”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队长王红理说,平时训练严一分,战时胜算多几成;训练多一些出人意料,打仗就少一些意想不到。

      要求落在实处,就是一个个的“附加题”。

      一次,伴随着黎明曙光欲执行舷外救生操演计划的372潜艇,一阵急促警报声后,艇员等来的却是“发现‘敌’反潜直升机,速潜”的口令。计划“变脸”,让艇员们浑身不自在。这可是新年度的首次海上训练,一般只安排恢复性训练,但指挥组非但不按常规来,甚至抛弃了原定好的操演计划。

      意想不到的还在后头,当艇员熟练完成口令后,却接到指挥组通报,“紧急浮起,艇员落水,进行弦外救生”,艇员们再次有序忙开了。整个考核过程一波三折,考核组临机出的“附加题”尽管让艇员考出了一身汗,但离实战却贴近了一大步。

      “训练场上意外越多,战场应对意外的招法就越多。我们平时加大敌情、特情的设置,让官兵惊出一身冷汗,请来战术专家、给官兵们上最新‘敌情’分析课,加大对主要作战对手情况研究,拓宽官兵视野。”易辉说。

      372潜艇日常训练的严格,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去年年底,我艇准备参加鱼雷攻击考核,当时人员、技术都没问题,但海况很差,4级海况、浪高超3米,加大潜艇目标搜索、攻击的难度。”雷弹部门长陈凯军透露,官兵们建议向上级请示延迟考核,但艇党支部却研究认为,考核可以选择气象,但实战不会因气象而推迟,只要实战需要,就值得冒险。最终,372潜艇以2发2中的好成绩,顺利通过考核。

      锻造能打胜仗的强军劲旅,不仅需要在练中提升,更要善于总结。

      把别人的教训当自己的教训,372潜艇梳理汇编了《潜艇装备故障集》,收集整理2000多个常见故障案例集排除方法,完善《应急处置安全管控手册》;装备管理有序可靠,372潜艇建立了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量化管理,构筑装备检查“四道安全门”……

      “贴近实战的训练,让人与武器结合更加紧密;机制、纪律的不断完善,以优良作风提升战斗力,成效明显。”王红理说。

      人人都是精兵强将,善学、善管铸造铁血艇队

      轮机技师周军生的手掌,不轻易示人,因为不好看。

      然而,正是这双长着疤痕的“难看”手掌,让潜艇的200余起装备故障手到病除,担任艇员22年,周军生硬是活动在不足10平方米的狭小柴油机舱里,立过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获得“海军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

      372潜艇官兵中,像周军生这样的精兵强将,绝非个案。

      “雷弹专家”余文武,只有高中学历,却把30多本专业书学了个透;“舱段硬汉”练仕才练就“一摸准、一听灵”的专业功底;士官周军,编写的《某型潜艇装备使用规则(航海分册)》,被海军列为潜艇部队教材;

      政委既善解思想扣子又会算目标参数,军医既能给艇员治病又会给潜艇保养,厨师既能掂大勺又会修电路……

      经过长期实践,372潜艇人才队伍实现了由操纵型、全训型向作战型、复合型转变,不仅有“雷弹专家”余文武等尖子人才勇挑大梁,一批“潜构通”、“管路通”、“电气通”等专业骨干也崭露头角。全艇30%以上的官兵能盲操、能自修、能教学,90%能胜任两个以上岗位。

      “在支队,有为有位,有为有名。”李云平表示,该支队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发现、培养、保留骨干,看能力、凭本事定岗,看潜力、凭材质培养,看作为、凭实绩施奖,不拘一格用人才。

      周军生就是支队人才培养的鲜活案例。由于他立功多,一些艇员希望艇党支部能将“海军十佳杰出青年”考虑其他人选,可艇党支部认为,谁最优秀就该推荐谁,周军生最终当选。近年来,372潜艇12名干部破格使用,10多名初级士官被任命为班长、技师,向兄弟单位输送各类骨干70多人。

      潜艇出海百人同操一条艇,“100—1=0”的特殊作战要求意味着,哪个岗位都不能缺,哪个战位都不能弱,必须人人过硬。

      “国家把这么金贵的装备交给我们,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们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潜艇,大家协同配合如一人。”舵信班长赵满星说。

      372潜艇艇员平时像给潜艇充电一样不断给自己充电,每人精1门专业、通2个岗位、懂3项以上技能,基础训练不分岗位轻重,训练考核不分干部战士,成绩低于90分一律“回炉”重训,先后有7名干部、5名士官因单项技能考核不达标,被取消全训资格或暂停独立值更。

      “军生,就是为军而生!”周军生一句简单的“自嘲”,却解释了在漆黑深海没有阳光,远离大陆独闯大洋的环境下,372潜艇这支铁血艇队,是如何临危不惧、动若风发的。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