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贫困落后山区 24所思源学校校长6年创海南标杆

29.01.2015  10:59

2012年9月10日上午,第三期思源学校开学典礼在定安平和思源实验学校举行,身着校服的孩子们在新学期迎来了美丽的新校园。王凯 摄

  如果你来应聘思源校长,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到最后。你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你会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充实而富有,自己的心灵纯净而美好,自己的奉献朴实而高尚。

  ——摘选自海南思源唯一女校长韩玉芬文章《等待中的苦与乐,写给二三期思源校长的肺腑之言

  思源的6年,充满了传奇。一群校长拼出来的传奇。

  “一进思源学校就很舒服。”2014年12月24日,省教培院院长陈夫义说,“思源是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来自全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基础很差,老师要么是原来撤并学校的农村老师,要么是年轻没有经验的特岗教师,就是这样的一群学生和一群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村以前五六年才考上一个高中生,到了思源后去年考上昌中17名,今年又有16名学生考上高中,其他的也上了职校,我村的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我们村里喝酒的少了,打麻将的声音也没了,却多了外出打工挣钱给孩子学习的脚步。谢谢您了,孙校长。我们相信,未来10年,我们村将走出100个大学生!——这是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仍村委会副主任罗阳峰2013年国庆节发给昌江思源校长孙玄的短信。

  从2009年9月1日首批思源学校开学至今,海南24所思源学校点亮了海南的基础教育,将省级规范校拓展到一个个农村地区,从思源吹出的阵阵新风,悄然改变着海南乡村。

  而这传奇的背后,不是神话,是拼!

   必须要把思源办好!

  面对的是全省最落后的地区,承担的是改变全省最贫穷地区教育面貌的重任。第一批来自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地的10位校长扛着这样的责任,怀着满腔热情出发了。

  2006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将最偏远最贫穷的乡镇——王下乡的271名初中生全部迁移到县城民族中学读书,由政府“包吃、包住、包学费”免费入学,这是海南教育扶贫移民的发端。

  这种全新的扶贫方式立刻得到了省委的肯定,恰好那时,怀着一颗桑梓心的琼籍香港企业家邢李

  先生,也在文昌和临高资助办学,希望寻求地方政府的帮助。

  扶贫是政府的责任,慈善是企业家的境界。“一拍即合”,思源学校的落地,是海南省政府与香港言爱基金会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言爱捐资,省、市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兴建思源。

  既然是教育扶贫,面对的就是全省最落后的地区,要改变的是全省最贫穷地区的教育面貌。思源学校要挑起这样的重任,谈何容易?这需要强有力的校长去承担。

  2009年新年伊始,海南省教育厅以年薪12万元,面向全国发布公告,招聘首批10名思源学校校长。

  “年薪12万,对当时只有2000多元工资的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听说海南省政府很重视教育,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办一所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2009年5月,从全国287位报名者中胜出的10位校长奔向白沙、琼中、定安、屯昌、昌江、陵水、东方、五指山、保亭、乐东的思源学校。当时思源学校校舍还在紧张施工中,要赶在9月1日开学。

  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有中学特级教师,担任过校长或副校长多年,多是40出头。9名男性,一名女性。人到中年的他们怀着满腔热情,辞别家人和熟悉安逸的生活,到海南开始人生第二次建功立业。

  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身上,这批校长一刻也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现实很快给他们一个沉重的“下马威”:生源太差了!

  思源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偏远乡镇的教育扶贫移民、农村撤并学校,以及当地孤儿、单亲、低保等困难家庭。贫穷落后的痕迹从学生身上毫不掩饰地体现了出来。

  “有老师反映学生解手在学校纸篓里,老师来说了我都不敢相信。我才知道海南一些偏远农村没有厕所,小学也没有厕所。这些孩子到了思源甚至不懂得如何上厕所。

  首批思源18000名学生入校全寄宿带给这10位外来校长的震惊是巨大的。这些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河南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校长,明白自己没有退路,“必须要把思源办好!

  “首先抓要害,文化课成绩不可能在短时间提高,但人的行为习惯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变成了所有思源校长的共识和行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