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海口一部分人玩起游戏停不下来

20.06.2018  13:38

      绝地求生、王者荣耀……玩起游戏停不下来?一会不玩浑身难受?明知不对还要沉迷?

      游瘾得治

      世卫组织出新规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

      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即列入精神疾病之列。

      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引起不小争议,但游戏成瘾也确确实实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口多家学校、网吧和商场等地,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从学生到上班族,打网络游戏已是非常常见现象,而有一部分人对游戏“上瘾”,形成了“依赖”……

      确诊

      症状需要持续至少12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18日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世卫组织表示,确诊“游戏障碍”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研究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但世卫组织提醒,游戏玩家应警惕耗费在游戏上的时间,不要让游戏影响到其他日常活动,并警惕玩游戏在身心健康和社交方面引发的所有变化。新版本将由明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案例

      高一男生

      连续17小时玩电脑游戏

      “一位就读高一的学生,连续17小时玩电脑游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口佳佳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王丹说,这是她遇到的一位比较严重的“游戏成瘾”的孩子。据孩子的母亲描述,孩子在家关着房间门玩游戏,戴着大耳机,喜欢跟虚拟世界和游戏里的人沟通,不和家人说话。

      家人把饭菜做好后,要喊很多遍才会放下游戏吃饭,吃完饭又继续打游戏,有时还情绪暴躁、易怒。

      高二女生

      躲房间玩手游半年不出门

      “本来初中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就不行了。”王丹说,2年前她给一位高二女生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当时这名女孩的妈妈来找她,并描述了孩子的状态。

      这位女孩应该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出问题,经常闷在自己房间玩手机游戏,而且窗帘全部拉上,屋子里黑黑的,父母推门进去只看到手机屏幕的光束打在她脸上;见到大人进来,孩子就很生气,眼睛斜着看,或者不敢看。“女孩除了上厕所,就呆在自己的房间,连饭都要端到房间里吃。”王丹说。

      走访

      学生在快餐店内玩手游

      “快跟上,我快没血了。”近日,记者在南亚广场负一楼的一家快餐店内看到,一些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店里一起玩手游。

      记者询问为何中午不回家休息,有学生回答说中午时间短,和同学吃了饭就来广场里蹭蹭空调,玩会游戏,下午上课。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同学中带手机的不少,平时玩游戏是常有的事,只要上课不玩就好。

      19日下午,记者在海口九中旁一家连锁快餐店内也看到不少学生在玩手机游戏。

      有人玩得嗨网吧叫外卖

      记者在走访海口部分网吧时发现,网吧内有九成以上网友在打游戏,游戏种类五花八门。“我是高考完后来这里玩游戏的,和同学一起玩。”在海口明珠广场附近南宝路的一家名为“潘多拉星主题网咖”的网吧内,高中毕业生小林与同学一块玩篮球游戏。在与记者聊天前,他们已经玩了几个小时。

      在海口京江花园旁的一家网吧内,记者发现,到了饭点会有阿姨来网吧叫卖食物。记者询问个别网友得知,到了晚上还会有人包夜玩通宵,小贩会来网吧询问是否需要夜宵等等,有的网友甚至点了外卖来这里吃。

      问卷

      超1成受访者表示

      一天玩6小时以上

      为进一步了解海口市民玩网络游戏的情况,记者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进行发布调查。共发布了50份,有效回收43份。

      约24%的受访者表示玩游戏成瘾,上瘾后停下来会“难受”,44.8%的受访者认为游戏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但非首选方式;有超过10%的受访者一天玩游戏在6个小时以上。

      在“一天玩几次游戏”问题中,55%的受访者选择1-2次,10.3%的受访者则选择7次以上;

      在“如果身体不舒服或者精神状态不佳,比如生病、沮丧不高兴等状态下,你还会继续玩游戏吗?”的问题中,有51.6%的受访者表示“会”。

      在“你觉得自己游戏成瘾吗?”的问题中,没有人选择“成瘾,生活几乎已离不开游戏”的选项,但有40.3%的受访者表示“有一些”、“比较”成瘾,但可以自控。

      相关新闻:

      电击治疗、体罚……确诊意味终生都有病?游戏成瘾被歧视咋办?治疗会不会带来伤害?

      有病莫慌

      业内人士很期待

      游戏成瘾“入病”有助诊治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病,争议多年,如今尘埃落定,社会各方依然持有各种观点。有市民担心“有精神病”的标签会伴随自己一辈子,会被歧视;也有心理咨询师担忧精神疾病范围扩大,让症状轻的患者恐惧治疗。精神科医生则表示支持游戏成瘾“入病”,因为有了严格诊断的依据,可以更加规范地治疗。

      担忧

      怕“精神病”标签

      伴随自己一生

      对于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海口市民吴先生觉得有点担忧,因为平时他也爱玩网络游戏,甚至可能会通宵玩,但是并不觉得是一种精神病,万一有人被确诊为精神病,担心会一辈子都拿不掉“有精神病”的帽子,甚至被歧视。

      孩子家长周先生也表示,这种做法可能带有一定的歧视,精神疾病也是一种‘病’,但他不认同游戏成瘾是病。周先生说,他的儿子今年在农垦一小上五年级,平时老师会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孩子就在手机上写作业,有些作业app上会有一些帮助学习的游戏,孩子除了通过手机学习和写作业,但作为家长的他会加强管控,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安心

      “游戏成瘾”

      早期干预可治愈

      “该规定是游戏成瘾有相关症状到12个月才能诊断,有些家长两三个月就开始替孩子着急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丹表示,对于该规定,各位家长请安心,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家长只要积极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并给予有效配合,孩子的情况就不会步入疾病的范畴。

      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副主任张云志表示,以前对于游戏成瘾,都当作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来看,但这种人往往会有焦虑、抑郁,治疗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药物缓解其焦虑、抑郁、强迫的一种情绪;还有就是通过心理咨询,通过认知治疗,看他能否认识到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游戏成瘾对其自身会有什么影响等。

      张云志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这项规定更多的是引起社会对“游戏成瘾”的重视和认识,符合用药条件的,就可以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有一些网络成瘾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影响正常的交往、生活的,就会处于一种精神病的范畴。

      疑问

      一旦被确诊

      就意味终生患病?

      海南省安宁医院防治科科长、主治医师姚乾坤表示,这个规定大家不必恐慌,因为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并不一定会影响人的社会功能。“游戏成瘾的就诊标准是持续12个月或其他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等症状,如果真的确诊,那说明患者正常的社会功能退化,需要规范的治疗让患者重返社会。”姚乾坤表示,如果按照诊断标准,患者的“游戏成瘾”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那就意味着患者的社交功能有所退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障碍,但如果只是患者阶段性的困扰,通过治疗,患者完全可能痊愈,并不会带着“精神疾病”的标签过一辈子。

      声音

      业内人士:

      期待规定早日落实

      对“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姚乾坤表示支持,这意味着精神科医生可以针对性实施更加规范的治疗,民众也会有医可寻。

      姚乾坤表示,从五六年前开始,“游戏成瘾”是否纳入精神疾病范畴就引起很多争议,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明确将其纳入,也期待这个规定能早日落实。

      “在未来可能会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式,对不规范的治疗也是一种打击。”姚乾坤表示,目前,社会上有所谓的“网瘾治疗中心”通过电击治疗、军事化管理、体罚等方式让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走向正轨,但这对孩子的身心是极大的伤害,“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后,医生展开研究,待治疗的手段逐渐成熟,医学界将可能形成对这类精神疾病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届时,患者家属可以到医院接受治疗,不用再折磨孩子又没效果。

      此外,精神疾病的诊断要看症状、严重程度、时间标准、排除标准,如果这项规定在中国落地,精神科医生也会参照规范的诊断标准,不会给患者“乱扣帽子”,大家要正确看待精神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链接

      游戏成瘾3条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