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深入生活 扎根群众 海南文坛结硕果

01.12.2014  00:49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海南的文学工作者们,根植于海南文化沃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地方特色文化和群众生活中汲取灵感,观照现实生活,书写时代风貌。今年以来,取材于本土的文学作品硕果累累,挖掘了特色文化符号,讲述海南好故事。
        四年一届的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奖项,今年授予了5部短篇小说,其中2部:叶舟的《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张楚的《良宵》选自海南《天涯》杂志,这个比例超过了《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全国传统文学名刊,可谓罕见。
        同期声:《天涯》主编    王雁翎
(打破了大家以往对《天涯》的有点固定的一个看法,老是觉得你们《天涯》思想性特别强,民间性也很强,反倒觉得你的文学性稍弱,但是这一次两篇小说同时获得鲁迅文学奖,也应该说给《天涯》杂志文学这个板块,来了一个正名,正确的“正”,名字的“名”)
        编辑们将久负盛名的文学杂志,延伸拓展影响力的同时,海南作家也投身在立足本土、书写海南的实践中。红树林今年频繁活跃在电视新闻和绘画摄影中,文昌作家符兴全创作出版的《红树》,也是围绕红树林展开了历史精神的探索;导游在海南旅游中功不可没,作家赵瑜就创作了关注这一群体的小说《女导游》。作家们还积极参照现实,思考当下。孔见历时3年的散文《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其思想之辽阔引来众多名家聚焦。
        同期声:海南省作协主席    孔见
(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生活中碰到任何问题,都习惯于批评社会批评别人,我这个书恰恰是要强调,一个人对自身命运的承担,而不是总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社会归咎于他人,让自己变成一个怨妇一个愤青)
        海南作家张浩文、杜光辉的力作也入选2014中国小说排行榜,全国80后新生代作家作品精选有海南林森和郑小驴的新作。从最小的作协会员12岁的小诗人江合崭露头角,到六七十岁的老作家依旧笔耕不辍,海南作家队伍呈现出四代同堂的局面。这当中,海南80后作家的作品,一改大众对大多80后作家只重市场和时尚的认识。
        同期声:海南80后作家    林森
(他能不能提供一些思考的一些方向,如果仅仅为了迎合市场,大赚一笔,提高个人名声,其实这个东西对于真正写作者来说完全不重要)
          海南文学成果丰硕,得益于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指导下,作家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著名作家韩少功,一年中有半数时间隐居乡下,边当农夫边创作,在作协组织的采风中,作家们不走旅游线路,而是深入到一线基层群众中,再回到冷板凳上搞写作。
        同期声:海南省作协秘书长    梅国云
(创作必须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的翅膀,虽然看起来是坐在冷冰冰的板凳在敲键盘,实际上作家内心是汹涌澎湃的,因为他把火热的生活装在自己心里面)
 
 
        (视频编辑:张秋菊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