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哥的姐,诉苦别找错了对象

06.11.2014  13:40

  媒体对海口出租车司机生存状态的调查,发现“的哥的姐怎一个累字了得”。每天至少工作8-10小时,月入才3000元,全年无休、病痛缠身,工作时吃饭、如厕都是问题……但这似乎都不是事,他们“最担心乘客不理解”。

  平心而论,在海南这个低工资、高物价长期倒挂的地方,月入3000元虽然生活不宽裕,但也并不丢人。不过,这个3000元如果是海口出租车司机以大量的健康透支来换取,确实不太划算。那就要么辞了这个劳什子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黄牛党”倒卖一个出租车运营指标净赚5-10万元的“茶水费”,本身就很不正常;要么向出租车公司和主管部门争取权益,为什么老是没气加?为什么不多修点厕所?为什么收那么高的份子钱?以至于每天眼睛一睁,啥事还没干,已经欠了人家245元钱。

  眼下看来,累得不行的出租车司机们既不愿意辞职,也不愿意争取权益,反倒诉苦说“最担心乘客不理解”,动不动就投诉。且不说挑剔的消费者是一个服务行业提质的必要条件,就说所谓的“乘客理解”。乘客应该怎么理解呢?允许出租车司机不打表、拼客、甩客、车厢吸烟、说脏话,完了乘客也不投诉,这才叫理解吗?

  海口出租车的服务水平,比三亚是要高一点点,但离一个旅游城市的要求还差得远,问题很多。这从美兰机场的出租车乱象这么多年了一直整治不好,就可以窥见一斑。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要多方面找准原因,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做到,即便是诉苦,好歹也能找准对象。归根结底,的士司机和乘客都是这个困局中的弱势群体,其中的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当不愿意议价就被深夜甩在灵山镇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路上,还不让人投诉一下吗?还不能向媒体报料一下吗?

  弱者将愤恨和怨言,撒向更弱者,这不是一个好现象。难怪有网友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海口出租车司机的处境,与曾经的电动车主一样,一方面令人同情,但另一方面当骑电动车不守规则、乱穿马路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又能收获多少同情呢?弱者,不是作恶的通行证。

  所以,海口出租车司机要真的想改变自己月入3000元很不爽的局面,首先得学会找对诉苦对象。(三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