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环卫升级换代后暴露出什么短板?

22.03.2016  17:08

  海口双创,城市面貌在变化,城市卫生也在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大概在环卫系统了。据海南日报报道,短短几个月里,海口琼山和龙华两个区环卫工人的作业模式有了巨大变化:容光焕发的环卫工人神气地开着崭新的各种作业车辆,穿过大街小巷,留下清扫一新的街道;而几个月前,一辆小推车、一个大扫把、一个大簸箕外加一个环卫工,汗流浃背地走在街道上,清扫效果却远比不上今天。 

  曾经,环卫工被称为扫地的,劳动辛苦,地位不高,连招工都找不到人。有文化的不愿来,有背景的不想来,有力气的不肯来,有关系的来了也会调出去。尽管后来给环卫工一次次提高待遇,但还是改变不了拿扫把的形象。有人乱扔垃圾,环卫工提醒后还恶语相向,我不扔要你干什么?

  如今,升级换代,鸟枪换炮,海口的环卫工作也随之上档次了么?

  人们发现,海口街头,扫地车一边洒水一边清扫,清扫的时候没了灰尘,扫过之后焕然一新。但人们还发现,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扫地车在快车道上慢慢吞吞地行进,原来用扫把都能在凌晨清扫,现在机械化了怎么还在车多人多的时候凑热闹?机器让环卫更轻松,但环卫的好传统怎么也不能这么轻易地丢了吧?

  人们发现,海口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但人们还发现,垃圾桶满了之后常常不能及时清理,垃圾桶周围常常垃圾遍地。更让人郁闷的是,有的地方将分类的垃圾桶取消,干脆一个大桶对付。即使是分类垃圾,在清运的时候环卫工却混在了一起。环卫机械化是必要的,但环卫仅仅机械化就够了吗?

  人们发现,机器扫地确实带来了环卫系统的革命性变化,扫地不再难,连擦洗护栏都变得简单了。但人们还发现,再智能化的机器,也没法清扫某些地方的死角;再先进的设备,还得有细心而且负责的人来操作。扫地车和擦洗车走过,却就是清扫不净护栏下的某些地方。鸟枪换炮之后,扫把就可以丢到一边不用了吗?

  人们发现,凡是机器所到之处,尤其是主干道上,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但人们还发现,只要是机器到不了的地方,不仅涛声依旧,而且还有反弹;草地上的垃圾还得人工清扫,沙滩上的卫生还得有人维护,水面上的漂浮物还没有专业机器清理。就是现代化的军队,最终也少不了士兵的两条腿,环卫机械化也不是万能的吧?

  海口环卫设备升级换代了,但随之而来的,还得是对环卫的管理思维也要升级,环卫工的运作方式也得升级,市民的配合和维护还得升级。垃圾要分类,垃圾不落地,垃圾的源头要限制,垃圾的处理要科学。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补上海口环卫升级换代后暴露出的短板,这和环卫升级换代是一样重要的。(矢弓)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