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校园禁烟工作不乐观 部分学生"吞云吐雾"

31.05.2014  17:23
海口校园禁烟工作不乐观 部分学生"吞云吐雾"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5月31日是第2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烟草税,保护下一代”。教育部已下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通知,海南省教育厅日前转发了教育部通知,将于6月初组织督察组到各级各类学校巡查,对禁烟工作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和学校进行查处通报。那么,目前海南中小学禁烟情况如何呢?吸烟对中小学生有何危害?该如何让他们远离香烟呢?

校门口小卖部悄悄卖烟 部分中学生“吞云吐雾”

  近日,记者走访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路、金濂路、龙昆南路等地多所中小学校,发现部分中学生在校门前公然吸烟,部分校门口小卖部也悄悄卖烟给学生,而在小学公共场合,基本上没见到学生吸烟。

  在金濂路的海口市第一职业中学门前,穿着该校校服的看起来10多岁的男生结伴吸烟,少则三四人,多则八九人。

  在琼山二中门外,也有几名学生聚集吸烟。该校门口小卖部的摊位上并没公然摆放香烟,记者佯装顾客,到其中一家小卖部买烟,该小卖部老板小心地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红色纸盒,里面摆放着多种品牌的烟。

  “从初三学习压力大时,就开始抽了,不抽已经不习惯了。”海口市某高中学生戴明(化名)说,他记得非常清楚,那段时间女朋友和他闹别扭,恰好考试考得非常差,他跟身边两个哥们谈起此事,其中一哥们拿出烟来,他抽了之后,感觉心情好多了。从此,每当有压力时,他就会抽一根烟。

  “我身边抽烟的同学挺多的,估计跟他们心理有关吧。”海南省华侨商业学校的吉同学告诉记者,部分男同学是想证明自己有男子汉气概,女生则是和男生学抽烟,结果上瘾了。

学校家长“教育”为主 吸烟对青少年危害大

  “一发现学生吸烟,我们以‘教育’为主,但是控烟效果不明显,我们也很无奈。”琼山二中的符校长对记者说,他们一直都在“禁烟”,发现学生吸烟,就会没收烟,再进行批评教育,还请来学生家长。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吸烟,他们也觉得没办法,他们没权利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作为校方实属无奈。

  “我们说也说了,打也打了,他还是偷偷地抽烟。”家住海口市凤翔东路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了,从学校得知孩子抽烟,他们对孩子讲了抽烟危害,发现他偷偷抽烟,还动手打过他,不过还是没办法。

  海口市某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坦言,估计每个学校都会有学生吸烟的情况,学生们正处于叛逆期,很难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只有让他们自己去领悟,明白吸烟对自己的危害,才可以真正做到“禁烟”。

  “吸烟不光影响青少年成长发育,还影响身心健康。”海口市中医养生保健协会会长、高级健康管理师史文凌告诉记者,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身体各系统、器官尚未成熟,抵抗力也比成人弱,受到烟草的危害就更大。吸烟会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发育,影响骨骼生长,另外还会出现长不胖、脸色发黄等情况。同时,吸烟还会危害青少年神经系统,让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成绩。

  史文凌介绍,在海口市未成年法制教育中心,17岁和18岁的青少年中,吸烟者占80%以上,其中,还有少数人吸毒。

建议培养更多兴趣爱好 教育部门将巡查“禁烟”

  “要是强制青少年戒烟,估计很难成功,最好采取转移注意力方式,让他们戒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治中说,青少年生理成长的成人感,让他们模仿成人的行为,再加上身边朋友吸烟、网络及电视吸烟镜头等影响,促使他们尝试吸烟。同时,学习有一定压力,部分学生用吸烟来缓解焦虑。还有少数同学是因为家庭问题。这一阶段,青少年有叛逆心理,若是家长和老师强制他们戒烟,可能适得其反。

  冯治中建议青少年,要真正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不光危害自己健康,还对别人有很大影响。青少年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多去打篮球、踢足球、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把注意力放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不再专注烟。此外,青少年还可以采取“厌恶疗法”来戒烟,也就是看一些吸烟而导致器官病变的画面,对画面产生厌恶的同时,认识到吸烟会产生的恶果,从而拒绝吸烟。

  教育部日前下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通知,通知要求,凡进入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校长是学校禁烟第一责任人,要在校门口显眼处设立“无烟校园”或禁烟标志。学校不设置吸烟区,不摆放烟具,不出现烟草广告或以烟草品牌冠名学校、教学楼,学校小卖部不得销售烟草制品。要做好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时的禁烟解释和劝导工作。对于高等学校,所有建筑物内一律禁止吸烟,也不得设置吸烟室,在醒目位置要设置禁烟标识和学校禁烟监督电话。

  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海南省各级各类学校2014年春季开学全面开展禁烟工作。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初,他们将组织督察组到各级各类学校巡查,对禁烟工作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和学校要进行查处通报。(见习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