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海口最拥堵时刻:公交车10分钟只挪了400多米

16.04.2015  18:10

      原标题:全球城市拥堵情况:中国大陆10城市挤入前30名

      商报记者体验海口最拥堵时刻

      公交车10分钟只挪了400多米

      ▲红城湖路与龙昆南路十字路口,3方向车道车辆爆满

      ▲南大桥下,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

      ▲南大桥下,市民穿过人行横道

      ▲南沙路省电视台前,前行车辆川流不息

      ▲海秀中路,电动车在机动车道窜行

      近日,国外某一家机构发布了一份全球城市拥堵前30名排行榜,在中国大陆城市上榜的就占了10席。其中,中国台北位居第11位,重庆在内地首排第12位,北京、广州、上海分别为第15、第17、第24位。海口市民却对这个排名有些“不满”,纷纷表示如果调查者来海口真正体验下其上下班高峰期路面状况,会不会在全球拥堵城市排行榜中加上海口的名字?

      为此,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对海口市民常抱怨的多条拥挤路段进行实地走访。面对海口当下的交通状况,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均表示,想要解决海口市潮汐式交通拥挤问题,软硬件都要有所改善,在不断改善交通路网、设施的同时,还要提高市民的文明行车素质。

      交警部门海口市主干道一直在超负荷运转

      2000年以前,海口城市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便是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运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出行的方式也都有所改变,汽车开始陆续进入到每家每户,交通拥挤便成了人们经常热议的话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海口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006年的20.8万辆,到2014年11月已增加到54.5万辆,其中汽车约44万(按照常住人口来算,平均约5人即拥有汽车一辆)。与此同时,海口市还有登记上牌和通行的电动自行车达到34万余辆。加之在一起,一共可达百万辆。

      海口市交警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海口市主干道一直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依据国家标准的市支路网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来看,海口市支路网密度仅为0.98公里/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这样低密度的交通路网,出行时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接下来,记者挑选了海口市区几个拥堵点进行调查和体验。

      南沙路公交车行进434米耗时10分钟

      据市民和网友反应,南沙路是众多拥堵路线中较为拥挤的一个路段。其中,附近有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海南省电视台、海南省银行学校等大型单位。

      4月10日下午5时58分,海口市下起了阵雨,此时路面车辆较多。记者在海口晚报公交站点,搭乘49路公交车去往新温泉酒店。刚上车不久,记者便向公交车司机询问现在路况如何?该司机告诉记者:“原本我发车从火车东站开到海口晚报应该是五点半,可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今天天气又不好,现在是5点55分,在路上就堵了二十多分钟。”

      记者上车后,公交车刚开了不到10米,电动车、汽车便从后面赶超上来,公交车只好转正车身,缓慢向前移动。用了3分钟,公交车才开出海口晚报前方90米处的右转弯路口。在公交车进入专用车道后,十多辆电动车左冲右窜紧跟其后,有些还见空向前钻。公交车行驶速度很慢,10分钟时间,只从海口晚报移动到了海南省电视台前方十字路口处,行进距离343米。该司机说:“如果不是下雨,这么短的路,平时在上下班高峰期也要用个三四分钟。”

      南大桥很多车辆滞留队伍长200余米

      下午6时8分,记者在新温泉酒店站下车,走到南大桥底下,此时,雨下得有些大,南大桥上不时有车辆奔驰过后的水花飞溅下来,路上坑洼处已积满了水,过往的市民都是踮着脚尖行走。在龙昆北段的南大桥下,记者看到,一些从龙昆北方向涌上来的车流,很多车都滞留到南大桥以外200米处的海外大厦旁。

      “每到晚上上下班六点左右,经过此路段的车特别多,而且这里还设有人行道,有时候市民过马路时,车就会拥堵在这里。”市民孙女士指着路旁的海外大厦说。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看到在海外大厦前方不远处的人行横道上,虽设有斑马线,但没配备相应人行红绿灯,有时很多行人和电动车主与机动车抢道,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