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双创”:海大的社会责任担当
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8642人次,服务时长40余万小时
大学校园的“双创”氛围毫不逊色海口的街道和社区。
校园内优美的环境。
学校东坡湖上修建的景观长廊。
校园内三角梅盛开,景色赏心悦目。
校园内电动车、自行车摆放整齐。
从街道、社区到公园、广场,从学校、医院到车站、银行,自“双创”工作启动以来,海口各个场所借“双创”春风旧貌换新颜,赢得了市民游客的点赞。作为我省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学府,海南大学同样积极响应,让校园的卫生和秩序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师生也在不同的领域出人出力、献计献策,为“双创”工作贡献了优秀的志愿者和宝贵的意见建议,展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担当。
【海口日报】 高翔/文 张俊其/图
1 理念宣传 多渠道广覆盖
漫步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的校园里,横幅、宣传栏、展板、电子显示屏都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创”理念的宣传载体,让这所大学校园的“双创”氛围毫不逊色海口的街道和社区。
“‘双创’以来校园面貌变化很大。在校园里针对我们开展的相关宣传也很丰富,除了宣传海报,还有传单、宣传册,很多班级都开展过主题班会,学校的志愿队伍都组织过各类‘双创’相关志愿活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袁业说,“也是受到感染嘛,所以参加过不少志愿者活动。”
为有针对性地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宣传“双创”,海南大学在学生区、教学楼、学生食堂、商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悬挂横幅30多条,印发了海口市“双创”工作知识宣传资料近万份,制作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宣传小传单5000多张,形成了“人人了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今年9月1日海南大学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学校也邀请了市“双创”工作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致辞,帮助学校新生了解我市中心工作,也为新生积极参与“双创”作了动员。
对于“开学第一课”就涉及“双创”,海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忠平表示“很有必要”。何忠平说,今年海南大学的新生报到人数约9000人,除了少数本地学生之外,有85%以上的学生来自省外,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海口,不知道、不了解海口“双创”工作,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从“头”抓起,在他们入学的第一天就告知他们城市里在做什么,提高新生对“双创”的知晓率,也便于学生进一步配合和参与。
据介绍,不仅仅是在海甸校区,海南大学城西校区也在不断丰富校园“双创”宣传,校园主要道路每隔50米分别设置了道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等宣传内容,同时也写入了新版的《大学生手册》中。近期海大还开展了“文明卫生宿舍”创建活动,并通过包括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道德模范事迹、志愿服务理念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多样化的形式普及“双创”相关知识,让宣传上墙,更让理念入心。
2 环境升级 讲方法重成效
对于校园环境的提升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郝平平深有感触,“我本科就在海大读的,已经在海大待了六年时间。‘双创’以来海口城市的变化很大,我们校园同样也是。路面干净整洁,并且一直保持很好,垃圾桶清理很及时,而且外观上也更加干净了。不管是在校园还是食堂、宿舍、自习室,同学们也都越来越爱护环境卫生了。”
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维护离不开海南大学健全的制度保障。据了解,市区广泛推行的“三包责任制”、“领导挂点制”在校园里同样被推广使用,将校园划片并明确责任区范围和责任人,学校领导挂点开展环境卫生秩序整治,并建立了巡查、通报机制,让校园整改成果得以长久保持;在这种整洁的环境下,学生的卫生文明习惯也更易于养成,形成了与环境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由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面积较大,不少学生都购置了自行车或电动车作为校内代步工具,以前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也令人头疼,“现在乱停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郝平平说。
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海大是如何开展车辆停放管理的呢?学校后勤管理处处长卢江海告诉记者,首先要进行的是停车位的规划和设置。为满足机动车及单车停放需要,后勤方面通过科学规划,于今年7月完成了停车位的设置;其次是对“僵尸”车辆的处理,发现长久无人使用的破旧车辆进行贴条告知,一段时间无人认领会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置;再次是高频率的巡查,发现乱停乱放及时劝导,保证车辆停放有序。
在14号宿舍楼前面,一排崭新的电动车充电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卢江海介绍,这也是为方便管理学生停车充电,后勤处采取的一个“妙计”。“不少学生都有电动车,这就需要充电,以前不少人都是从自己宿舍里将电插板拉出来充,这样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因此,后勤处安装了这些充电桩,并在前面规划了电动车停车位,一来解决了乱拉电线充电的问题,二来也解决了乱停乱放问题。”记者看到,充电桩效果良好,不少电动车都在这里有序充电。这种充电桩的收费也很低,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支付,同时还有充满后自动断电的功能,避免了过度充电的隐患。
3 志愿服务 讲体系讲规模
海南大学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已久,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组织管理方面同样已经形成体系和规模,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各个领域,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更是屡获殊荣。
“同学们参与热情高,这跟学校、各学院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是分不开的。不少志愿服务团队都有近十年的历史,有良好的运作基础和管理队伍;另外,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们相互带动,都有效提升了参与度,”校团委副书记黄小欧说,“校团委主要对志愿活动进行指导和扶持,各院系、各班级都有专门人负责活动开展的各项事宜,在志愿团队内部也有科学合理的分工。作为校方会鼓励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长可以转换成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会有评奖评优的优势。”
海南大学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同“双创”工作紧密结合,组织了多批志愿者走出校园、走上街道,开展了类型丰富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在“双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海南大学共为“双创”工作提供各类志愿服务18642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40余万小时,成为了我市“双创”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邓亨达告诉记者,自“双创”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开展的志愿服务类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数量和比例上更多的向构建卫生环境、提高市民文明程度方面倾斜,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加入到提高城市品质的队伍中来。
海南大学的志愿团队“先锋”宣讲团所开展的文明交通宣传系列活动受到了各方好评,在今年的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更是获得了金奖。作为“先锋”宣讲团的一员,食品学院学生张敏说:“市民对我们组织开展的督导交通活动和对未成年人文明出行的教育活动都很欢迎,志愿行动收获了预期的效果。很高兴我们的行动能够为‘双创’工作出一份力。”
4 智力支持 出成果显成效
海南大学发挥人才优势,为我市“双创”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也是亮点之一。来自海南大学的教授、专家积极为“双创”工作建言献策,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也在“双创”工作的推进中发挥了实效。
自我市“双创”工作启动以来,海南大学教授詹长智担任了市“双创”工作指挥部专家指导组组长,并积极参与“双创”政策、法规、方案的制订和各项调研工作,组织省内外30多位“创文”和“创卫”专家为海口“双创”工作出谋献策和提供指导。积极推进的“责任海口”、“诚信海口”和“公益海口”建设,使海口在城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带队开展的海口市39个窗口行业的服务文明指数的测评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也使海口的服务文明提升工作进入了制度化的新阶段。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宋增伟从2015年10月份以来,先后参加《亮见》、《双创三人行》、《承诺与兑现》等电视栏目,担任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哲辉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口电视台多个“双创”科普栏目担任专家和评论员,带领团队制定了龙华区《“双创”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仁君作为市“双创”工作指挥部专家指导组成员,承担课题《海口三无小区现状与对策研究》。
受市“双创”工作指挥部的委托,海南大学法学院负责起草的《全民公益促进条例》于今年6月2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通过。另外,海南大学法学院起草的《海口市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也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草案稿递交市人大常委会讨论。
此外,学校专家学者还开展了海口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海口“双创”机制与效果研究、海口“双创”长效机制研究等专项调研课题;在市委讲师团指导下,学校还积极承担了海口市“双创”示范点的讲解团培训工作,多角度、多渠道的为“双创”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相关链接
海大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叶英萍:
提升环境质量 塑造文明市民
在我市“双创”工作中,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领域做着努力,为城市品质的提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海南大学法学院发挥自身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普法、法律进校园、进讲堂等活动,法学院专家团队更是参与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为推动海口公益事业发展、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市民文明程度贡献了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对于“双创”工作更深入的推进和开展,海大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叶英萍表示,“双创”的要求全面而且具体,不仅包含城市环境条件的提升,还有公民文明习惯、观念的提高,这方面的提高对整个城市面貌的影响以及对卫生整治成果的保持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法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长处,从提高市民文明程度的角度发力,积极开展了相关活动,收获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在同市文明办开展《海口市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希望通过这种手段,间接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更好培养海口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市民精神面貌。 (记者 高翔)
“先锋”宣讲团
有声无声宣讲 弘扬时代精神
海南大学“先锋”宣讲团成立于2004年,多年来通过有声宣讲和无声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宣扬积极进步的时代精神,在我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同团市委、市交警支队、白沙门小学、新安社区、乐助社会服务社等单位或组织开展稳定长期的合作。
“先锋”宣讲团的团队借助平面可视化手段、新媒体技术和文化周边等方式来提高公益项目的公众参与度、可理解度和可持续性。自成立以来,累计招募团员达593人,志愿者达7万余人,其中4千余人成为定期志愿者。策划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曾获得2016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团队也获得过海南大学优秀志愿者组织等荣誉称号。
“先锋”宣讲团的《“一路童行”——让孩子成为文明交通宣讲的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是通过对未成年人开设文明启蒙课堂,培养他们成为小交通协管员,同青年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共同劝导不文明行为,同时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卡通公益形象和文化周边产品。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与市交警支队和团市委合作,成功策划交通文明类活动100余场,培养了超过1000名孩子成为交通小协管员,累计服务约30万人次。 (记者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