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整治违法建筑一年半 已拆除违建362万平方米

19.06.2015  12:24

      原标题:海口坚持“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实现了和谐拆违

      人性拆违,拆掉“阻力高墙”

      6月3日,海口市龙华区薛村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本报记者张茂特约记者陈安宇摄

      这是一场持续而特殊的攻坚,关乎海口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这是一场管理与服务的博弈,关乎海口市政市容的内外形象。

      这是一场公益与私利的较量,关乎海口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

      毋庸置疑,违建是阻碍海口城市发展进程的“沉疴”,而查违拆违是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手段。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巴特尔介绍说,从2013年9月起海口已开展1年半多的集中整治,目前已拆除各类违建362万平方米。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却折射出海口市政市容人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海口拆违启动之初,“以人为本”就是海口市政市容人的根本执法理念。

      “违建行为人和违建居住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前者是以违法行为获取非法利益,必须依法打击;后者多为生活所迫才居住在条件简陋的违建中。”巴特尔认为,拆违越是情况复杂,越要认真梳理,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违建必须拆除,但要尽最大可能让被拆者不抗拒,甚至接受、支持。铁腕执法,严打违建者;人文关怀,扶助特困群体。

      正是以人为本拆违理念指导下的人性化操作,让情况错综复杂的海口拆违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和谐拆违:在柔性执法中,他们对违建群体中的弱势人群给予帮扶;在秉公执法中,他们一次次依法行事,让抵触情绪化解,违法建筑随之拆除。

      依法拆违件件难事用情攻

      拆违的目的是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舒适的人文居住环境,不能因拆违而伤害百姓感情,影响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海口市政市容人努力在“拆”和“被拆”之间取得平衡,求得被拆者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达到这个平衡,背后是“五+二”、“白+黑”、“钉钉子”的精神,坚守工作一线,每天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上了多少门,讲了多少话,让违建由最初的对抗、反感、抵触,到最后的理解、支持、配合。

      琼山区龙塘镇南渡江边新建了一家休闲农家乐,由于涉及占用农用土地、林地,没有取得规划许可,且一旦营业产生的废水、污水势必对南渡江造成污染,琼山区国土、城管联合龙塘镇快速查处,并发挥思想教育的“武器”动员业主自拆。

      据琼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家乐一旦建成开业将获取巨大利益,业主一开始对政府的查处与拆除要求存在较大抵触情绪,但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与说服工作,业主最终同意自拆。龙塘镇也反复多次派人与业主沟通,讲法律、讲政策,讲保护南渡江的重要性,最终使业主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了自行拆除的保证。

      一位业主对记者表示,刚刚建好的农家乐就要拆除不心疼是假的,但更多的是理解,因为政府并不是冲着他们个人来的;另一位业主则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南渡江边,对南渡江感情很深,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得知自己的农家乐营业后将污染南渡江,更加理解了政府对这件事的处理决定。

      2013年以来,海口市政市容人细致入微的工作,周到稳妥的措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化解了很多可能出现的冲突事件,广大群众用实际行动积极配合拆违工作,演绎了一曲曲“协助拆违”的和谐乐章。

      以人为本处处执法用心化

      “面对执法管理对象的谩骂、纠缠、围攻,我们必须学会平和以待,冷静处理,宽容待之,要努力用我们的耐心忍让宽容去感动管理对象。”海口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冯鸿浩说。

      查违拆违工作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在拆违工作中,海口市政市容人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温情服务”的工作方针,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地解答被拆迁居民的疑问,对于拆迁现场遇到的一些不理智、不冷静的违建户,他们始终心平气和地解答各类问题,帮对方出主意、想办法,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美兰区流水坡片区棚改项目内是海口打击违建的重点区域,自启动签约以来,截至目前该片区已依法拆除征收片区内各类违建1万多平方米。一方面,将严厉打击违建,另一方面在执法时也会以人为本、人性执法。

      美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训栋经常接触违建者,并对这些违建者的心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些群众盖违建是出于刚性住房需求,但也有一部分人盖违建是为了牟利,还有一部分人则有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人盖违建自己也跟着盖。而一旦违建被拆,这些人就会陷入沮丧和后悔之中。

      “城管和棚改办工作人员经常走进违章建筑内,给户主做思想工作,告知这些人相关权益。我们一般会先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再告知他们政府在打击违建方面的底线。”陈训栋说,“一方面增加打违压力,一方面用感情去感化。”自流水坡片区棚改项目启动征收工作以来,有一部分业主始终抱有观望和侥幸心理,认为今后政府会改变政策,但随着打违工作的深入,这些业主看到了政府的决心,观念终于慢慢转变。

      在拆违过程中,若是遇到被拆迁户中有孤寡老人、大病患者、无生活来源的困难群众时,海口市政市容委工作人员一方面走法律程序,讲清道理;另一方面在拆迁协调会上积极向相关部门汇报,寻求政策支持,并建议有关部门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给予生活帮助。

      转变机制条条责任用肩扛

      城管拆违,难处不在于任务有多“大”,而在于工作有多“细”。拆除几十处违章搭建,比起拆除几幢高楼大厦难度要小得多。但却关系到群众的安居乐业,这要求工作必须细致。为此,海口市政市容委转变管理方式,由末端处罚转变为源头治理,抓源头、抓苗头、早发现、早制止,力争将私搭乱建消灭在萌芽状态。

      海口市政市容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等形式,加大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还经常走村入户宣传私搭乱建的危害,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理解。将整治私搭乱建等工作细化量化,建立责权相统一的工作机制。海口还建立了违法建筑四级巡查防控机制;出台19项规章制度,形成强大的法制保障体系;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对村民自建自住改善住房条件的违法建筑开展分类处置,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全市分类处置工作。

      与此同时,海口还加大了防违控违的力度。今年前5个月,海口加大防违控违力度,控违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将违建消灭在萌芽之中,既节约了日后拆违付出的大量行政成本,也使违建业主免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海口市打违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防违控违工作做好了,实质意义远远大于拆了多少违建。

      2014年,海口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海口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办法》、《海口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暂行办法》,明确了各区各部门防违控违的红线和高压线。各区及城管部门分别制定了《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巡查日记》、《信息报送制度》、《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

      海口市政市容委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实行“天上拍地上巡网上管”,对私搭乱建等行为,实行督查督办,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纠偏,把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收集信息,倾听声音,对投诉的各类私搭乱建案件,及时受理、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坚持受理一件办结一件,做到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确保了“防违控违拆违”工作的推进。

      海口着力防违控违,控出了好的效果:以往新建路段、棚改片区和重点项目周边成规模、大片新增违法建筑的势头得到遏制,基本上做到了“冒头就打”;“小产权房”、外来资金介入建设的新增违法建筑大幅度减少;大体量违法建筑已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