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双创”—— 就医环境改善 百姓看病放心

18.08.2016  00:05

海口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双创”——   

就医环境改善  百姓看病放心

 

     南国都市报8月10日讯(记者  王洪旭)“立足每一个医疗卫生的平凡岗位,从点滴中改善着百姓就医体验和获得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这是海口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双创”工作的目标,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医院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双创”的参与者。

  作为省会城市,海口集中了全省近80%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看病也大部分集中到海口求医。“双创”一周年以来,海口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也比以前好多了,看病也放心了。

  积极开展“双创”      就医环境改善

  对于医院来说,“双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医院每天都有很多患者,人群相对集中,且往来频繁,医院内部环境整治、健康教育和医疗风险等压力大,传染病的防控压力大。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中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发现医院环境整洁,导医标识清晰,控烟成效明显,除了医院干部职工外,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也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双创”工作中。

  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林先生说:“医院环境改善了,大厅和病房都很干净,没有浓烈的消毒气味,住院也很舒心。

  患者感受到的这些改变,“双创”功不可没。开展“双创”一年以来,海口市卫生局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卫生清洁扫除活动,保证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环境卫生的整洁。

  8月6日上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党员干部等八十余人,对医院总院、分院、海甸宿舍区的绿化带、人行道、楼道等处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清除卫生死角、疏通水沟、排除积水等。

  当天,海口市中医院也组织各职能科室人员,认真清理了院区内卫生死角、废纸屑、碎砖块等垃圾,使整个医院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医院人员流量大,控烟工作难度也较大。海口市人民医院每天组织实习护士、在校学生等身穿志愿服,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同时手持垃圾袋,随手捡拾沿路的垃圾、杂物和烟头。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在院区、病房、会议室等设立禁止吸烟标识,并制定了控烟奖罚制度,控烟工作成效显著,通过了“无烟医院”的评审。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患者看病放心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窗口服务单位,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如何,患者感受最真实、最深刻。

  为此,海口市卫生局定期对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人员对礼仪、文明用语、医德医风、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培训,将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无收受“红包”、无开“大处方”。

  据统计,2015年海口全市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达1502.45万,占全省总数的32.8%;住院人次数为40.52万,占全省总数的38.7%。

  为了让患者明白就医,海口市属各级医院按照规定设置,公示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各科专家出门诊时间、专科特色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患者选择合适的科室和医生挂号看病,深受患者好评。

  目前,海口市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了挂号、收费、发药等服务窗口排队等候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减少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看病放心,就医满意度也随之提升。今年70岁的符阿公说,他来自海口市大致坡镇,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医生护士悉心照顾,家人不在身边时也不会寂寞。“感觉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都很好,像家人一样,我们看病也放心。

  让到医院的患者就医满意,基层群众“看病难”也需解决。对此,海口9家市属医疗机构将“双创”工作推向深入,积极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安排13批274名医护人员到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组织专家到基层义诊、免费送药,为基层群众送去了实惠和健康。

  海口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医院下乡帮扶和巡诊,提高了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好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夯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