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小区补习班”存在隐忧 在职教师也无视禁令开班

04.08.2016  10:05

      原标题:海口“小区补习班”存隐忧在职教师无视禁令开班

      对补课禁令阳奉阴违一些在职教师转入“地下”

      小区内租房偷偷开补习班

      30名学生挤三室一厅补课

      近期,每天早上,朗朗的读书声就在海口凤翔山庄小区内回荡。数名在职教师租用小区住房,办起了补习班,为学生们开启了一个“忙碌的暑期”。

      尽管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在职教师暑期补课行为,海口甚至制定了《关于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可一些在职老师的补课处所却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令人担忧。

      7月26日凌晨,凤翔山庄小区发生火灾,如果事发白天,如果楼内有补课孩子,这让人不敢想象……

 

      大学生在租来的房间内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在等待老师到来补习。

      海口

      老师租用小区住房办起补习班

      招生靠“口碑”报名需填介绍人

      在海口凤翔山庄小区,几名在职教师将小区住宅变成了小型教室,办起了补习班。“教室”外面没有任何培训机构的牌子,只有小区住户“经常见到学生出入,听见读书声”,这才知道“邻居”变成了学堂。

      在该小区7楼的一个房间里,10多个刚小学毕业的孩子,正在提前上下学期的新课。上课老师自称姓王,来自海南省某重点中学,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这里的补习都是按照正规的课堂教学来,能够有效帮孩子们提前熟悉课堂知识,提前掌握知识点。”

      该小区另一单元楼里,也有一间类似的教室。这里约有30名学生挤在三室一厅的房间里,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老师自称是海口某私立小学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必须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做不完不能走。”该老师一边给记者介绍课程情况,一边冲着想回家的学生喊,“作业完成了才能走。”

      这两个蜗居住宅的“补习班”其实是一家,老师们之间相互合作,“需要补什么课程都可以”。

      家长带领小孩来报名,需要填写报名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填写介绍人,“要告诉我们是哪位家长或者学生介绍你来的。”“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带学生。”补习班老师说,“我们做的是口碑,靠家长之间的互相宣传才做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并且,我们上课都是用课堂的教材,所以很有针对性,对学生有帮助。教学质量可以保证。”

      虽然只是两间普通的小区住宅,可在这里“三四五六年级,一直到初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补习”,补习时间为36天,费用共计1555元。

      “这么多学生挤在里面,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该小区物业一工作人员担忧说,“我们也担心出事,也有住户来投诉扰民,可是我们也没办法管。”

      就在7月26日凌晨3点半,海口凤翔路凤翔山庄F栋居民楼发生火灾,造成4辆电动车损毁,3位女性居民在火灾逃跑过程中受伤。如果发生的时间在白天,如果当时正巧有学生身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文昌

      老师“协助”大学生招生补课

      补习“教室”开设在一旅馆内

      这种现象并非海口独有。文昌市昌洒镇一栋三层小楼里同样办起补课班,不过任课老师不仅有在职老师,也有在校大学生。

      今年6月,昌洒镇华侨小学老师贴出了一份招生公告。公告上写着:为丰富学生暑假生活,暑假英语、数学学习班开班了,现招一到五年级适龄儿童。收费标准为:250元/月(周末双休),学习时间:1小时/天。报名时间:7月1日—7月10日。上课时间:7月11日—8月10日。报名地址:昌洒镇瓜菜市场瓜菜旅馆。报名电话可与王老师、林老师联系,并留有电话号码,(或者到校办公室咨询)。

      “我去年就没让孩子报名补课,结果今年成绩就不及格了。”报料的家长说,“作为家长,我并不希望孩子暑假补课,因为意义不大。可是不补课,又担心孩子会受到‘特殊对待’,最后只能让孩子报名补课。”

      7月25日,南国都市报记者找到了该补课点。该补课点藏身一栋三层楼的旅馆里。在三楼的四五个单间内,聚集着10多名小学生。他们有些正在玩耍,有些则趴在桌椅上看书。其中一间教室内,一名女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该老师自称是一名正在读大二的学生。放暑假回家后,开设补习班,“一方面是为需要补课的孩子补充一些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赚取一些学习费用,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该大学生说,这是她第一次开设补习班,主要是为学生补习语文和作文,而数学和英语则是由两名学校老师授课。“他们是我的亲戚,主要是来帮忙的,怕我忙不过来。”

      随后,记者联系了公告上留有报名电话的两名老师,其中一名王老师接听电话后表示记者“打错了电话”。另一名林老师则称,“当初留自己的电话,是为了帮助这位亲戚,帮她筹划补课的事情。”

      林老师解释,从报名到补课,她的确都有参与其中,但一切都只是为了帮助侄女,这让家长们产生了误会。

      家长们对此说法却提出质疑,“招生时的联系人均留有老师的电话,这明显是大学生、老师‘合伙’开班,一旦有事情,补课老师就以是大学生开设补习班为由逃避责任。”

      专家:隐蔽补习班存隐忧

      在职教师补课,一直是禁令。从教育部到省市教育部门都三申五令,不可谓不严,可在职教师私下补课行为屡禁不止,反而变得更隐蔽,由此也更令人担心。

      “现在补课都藏起来了,躲进小区、小楼,监管机构查不到,成了一个灰色地带。这样对整个教育的影响都是坏的。”有专家表示,“如果这些隐蔽的补课点出事怎么办?谁来解决,谁来承担责任?最终都将是不定时炸弹。”

      有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对于寒暑假补课现象往往是止步于发通知。通知到了下面也只能是“以通知落实通知”,该补的课还会补。对此,“教育部门应该严格执行禁令,只有切实查出才能真正杜绝。”

      也有专家认为,治理补课宜疏不宜堵,“官方对于教师校外补课的一刀切‘禁令’有可以商议之处。在统一、规范的管理下,能否让部分优秀教师面向市场,服务于大众,使得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再通过‘备案制’的办法,将校外补课老师纳入监督考核管理,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相关链接

      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明确: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海口市教育局也在2015年制定了《海口市教育局关于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试行)》,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2016年6月,海口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一律不得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上新课或以各种名目举办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