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复读市场调查 青春对“高四”说不

14.07.2014  12:34

      【原标题】生源越来越少、市场逐年萎缩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停办复读班

      青春对“高四”说不

      海口复读市场调查

      高考放榜后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发挥正常考出较好的分数,而有的考生却考得不理想。对于一些考生来说,复读是一种选择。近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海口选择高考复读的考生正逐年减少。有些中学在高峰期曾接收过上百名被称为“高四生”的复读考生,可现在却几乎看不见他们的身影。部分民办机构由于生源太少,停办了高考复读班。

      一边是复读人数的减少,另一边则是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记者昨日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高中出国的人数逐年增多,不少学生甚至在高一、高二就明确了出国意向。目前,最受我省学生欢迎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

      “从高峰期一个班三分之一的复读生到现在的寥寥无几。”复读生一年比一年少是很多高三毕业班老师的共识。

      现象

      学校复读生越来越少

      部分机构停办复读班

      学校:以前上百人复读,现在几乎没人

      从复读市场的情况看,海口选择高考复读的学生正呈逐年减少趋势。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以前各个重点高中都有招收高考复读生的传统,但随着复读生的逐年减少,目前比较公开招收复读生的也就只有海南侨中教育培训中心。

      记者到该中心了解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培训中心开办将近10年,但近些年的生源并不稳定,少的时候有70人左右,开两个班;多的时候有110多人,开3个班。这名工作人员还透露,在生源不稳定的同时,现在选择复读的人越来越少,到目前为止,该中心仅接到10个咨询复读的电话,较去年明显减少,去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复读事宜。她说,根据考生考完的反映,今年的高考题比较简单,她预计今年该中心复读生的人数也就七八十人,比去年减少几十人。

      2006年从琼山中学毕业的卢小姐说,她读高三那年,班里原本只有40多个学生,开学后一下子来了20多个复读生,差不多是应届生一半的比例。2010年,她到文昌一所高中工作后,就明显感觉到高考复读的学生减少了。

      海口琼山中学相关人士也表示,在2008年以前,该校能收到100名左右的复读生,自从2009年以后,复读生就越来越少,现在学校里已经几乎看不到复读生的身影了。并非仅琼山中学有此现象,海口二中高三年级组长梁老师介绍,该校在2009年至2011年,最多的时候有十多名学生复读,今年只有两个复读生参加高考。

      高考复读生逐年减少并非海南独有,浙江等地的数据都表明复读已经从大众市场变身小众市场。有数据显示,2007年浙江的高考复读生约5万人。在杭州,2007年市区参加高考的总人数18992人,其中复读生占30.6%;2008年,复读生的数量达到顶峰,占当年高考人数的34.6%;2009年,复读生人数开始下降,约占当年高考人数的20%。

      机构:生源少,部分民办机构停办复读班

      昨日,记者以“海南高考复读”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只搜到两家民办高考复读学校在网上发布过招生信息,而这两所学校发布的招生信息均在2011年7月前后。随后,记者拨打其中一家位于海口秀英区兴海路的高考复读学校的联系电话,电话中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高考复读生源太少,没有钱赚,学校已经把复读班关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停办两年了。对于生源为何减少等问题,他不愿多说,挂断了电话。记者又致电另一家高考复读学校在招生信息中留下的手机号码,电话提示音称“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个案

      选择复读or不复读,各有各的理由

      李萌(化名)是海口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高考考完后她松了一口气,因为感觉今年的考题比模拟题简单。但在放榜当天她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只考了638分。分数线公布后,今年文科一本分数线为666分,她差了20多分。她很不服气,打定主意一定要复读。李萌说,再努力一年,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成绩。虽然复读会很艰辛,但她还是选择再试一次。

      而今年同样没考好的小谢却不这么想。他今年考了568分,刚过理科本科二本分数线。他说,按自己平时的水平,考过一本线绝对没问题,就因为自己在考前一天太紧张,失眠了,在第二天的语文考试中没发挥好。小谢说,成绩出来后他父母也劝他再拼一年,考个一本的学校,但他态度很坚决,不再复读。他一个在培训中心做高考复读工作的亲戚建议他不要轻易选择复读,因为复读压力太大,不单是自己,家长也有很大的压力。他是有压力就很难发挥好的人,所以不会选择复读。“不想再过第二个高三,太可怕了。”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本文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