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园内里社区“双创”展新貌 居民幸福指数提升

11.12.2015  22:45
海口园内里社区“双创”展新貌 居民幸福指数提升 - 海口网
海口园内里社区“双创”展新貌 居民幸福指数提升 - 海口网
海口园内里社区“双创”展新貌 居民幸福指数提升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中国梦宣传栏

园内里社区小巷内的精神文明创建专栏

林素玲介绍园内里社区“创卫”筹备情况

   海口网12月11日消息 (记者林韦玮 摄影报道)如果说大街大道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堪称城市的“毛细血管”,城市的“里子”,往往更影响居民出行的舒适度。11日下午,海口网记者来到龙华区中山街道园内里社区,了解到自我市“双创”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华丽转身展新貌,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据了解,自“双创”工作开展以来,在挂点市领导、街道社区、包点单位、市区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和辖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共建下,园内里社区改造了34条背街小巷,清淤长度1350米,安装水箅362个,铺设青石地砖面积3736平方米,立面美化改造10920平方米,安装LED节能型路灯60盏以及社会治安监控视频系统,新建了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和一批分类垃圾箱。

  “背街小巷改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时间紧、任务重,且施工场地小,路面整修铺砖、积水治理、立面改造、补绿植绿、亮化美化、违建拆除等工作量很大。改造期间,市、区领导多次走进小巷察民情、听民声,指导工作,听取专题汇报,为工程鼓劲加油。”园内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林素玲说。

  林素玲介绍,园内里社区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施工时,区里和街道办以“改造居民生活现状,满足基础功能需求,保护历史文脉根基,提升街巷环境品味”为重点,深入挖掘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巷文化,注重对古井、聚散庵碑文等历史文物的保护,充分利用修缮后的街巷墙体展示 “园内里的记忆”。同时,还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以图说形式形象生动地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美丽海口增添了一道靓丽的城市文明风景线,汇聚起建设美丽海口的正能量。

  背街小巷紧临市民房前屋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本着“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区里和街道办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街巷空闲场地建造一些景观木屋,同时引导占道摊点入室合法经营,这样既解决了困难居民的生计问题,又规范了经营秩序,为海口的背街小巷改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从小就居住在园内里社区的蔡汝生告诉海口网记者,他生活在这里70余年了,走在巷子里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美好的感觉。“现在社区网格员经常会上门嘘寒问暖,邻里之间也和睦共处、互相帮助,很是和谐。在我看来,‘双创’既把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拉得近了,又让大家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是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蔡汝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