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喜看家乡巨变 乐享幸福生活

25.04.2022  20:40

海口湾片区,碧海蓝天,风景秀美。随着畅通工程的快速推进,滨海岸线陆续“蜕变”,使海口湾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生态环境美,稻田白鹭飞,城市现代化,居民更幸福……省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里,海口处处展现出新气象,发展变化的显著成效写在百姓的笑脸上。回望过去五年,我们身边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基层群众的声音,听他们说说自己在这五年里的收获,听他们评价海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和他们一起许下对未来生活的“小期盼”。

  擦亮基层治理底色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一座幸福之城,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盐灶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立,为社区老人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 (资料图)

  4月24日中午,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三社区居民陈秀英老人在附近的长者饭堂吃过午饭,拄着拐杖准备回家。因为腿脚不便,中途她打开了拐杖上的便携凳子,在路边阴凉处坐下休息。

  “这个拐杖是去年适老化改造时添置的,有了它,出门轻松多了。”陈秀英老人告诉记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去年她申请了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改造是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我颈椎和腰不好,淋浴、晾衣服不方便,就帮我装了升降晾衣架、添了淋浴椅、带凳拐杖,还在床边装了护栏,方便起床时可以扶住。添了这些东西,住得舒心了很多。”陈秀英老人说。

  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近年来,随着一项项暖心举措在海口落地,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阿婆,我们带医生来给您打疫苗了!”“谢谢政府和社区关心我们这些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这些服务!”4月24日一早,美兰区白龙街道流水坡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海霞带领医护人员和网格员,开展新冠疫苗“上门接送、全程陪同”服务。这样的场景,是陈海霞和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的日常。

  过去五年来,社区基层治理的成效如何,陈海霞对此颇为感慨。“这些年来,我们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陈海霞介绍,社区不仅将“党政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协商范畴,还主动号召辖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目前共有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等20个主体共同参与到社区基层民主协商中。

  社区基层治理获实效,关键在于坚持“开门做工作”。陈海霞说,五年来,流水坡社区坚持以情感为纽带,织密辖区居民关系网,通过动员15岁以上居民全民提议、民主协商、全民投票等方式,收集居民提议并进行筛选投票,选出居民最关心的“急难愁盼”事项并实施解决,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让居民积极地从“小家”融入“大家”,让社区环境更和谐。

  建设美丽宜居乡 绘就村民幸福生活

石山镇施茶村的石斛园里,春光宜人,石斛花儿竞相绽放。 (资料图)

  芬芳4月,生机盎然,在施茶村火山石斛园,簇簇石斛花迎风摇曳。

  近年来,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就业创业条件,吸引着不少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返乡大学生王吕州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吕州从江西回到海口,在一家高新企业工作。2012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党员。“这几年,我经常回村参加党员活动,石山镇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这更让我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王吕州在2019年年底辞掉工作回到家乡,2020年8月,被聘任为党委书记助理。

  作为村委会的一名成员,哪里需要,哪里就有王吕州忙碌的身影。“施茶村党委始终坚持为村民办实事,经过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石斛产业,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石堆,成了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王吕州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在基层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效,看到百姓生产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自己也将继续加强学习,汲取更多建设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耕始,万物新。在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乡村大地绿油油一片,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生机勃勃。云岭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瑞文驻村后,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吃早饭的功夫,已经头脑清晰梳理出当天的重点工作。

  “驻村以后,工作比较细碎繁忙,但感觉到和老百姓贴得更近了。”每天早饭过后,李瑞文就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到村里的大榕树下碰头,谋划主要工作事项。云岭村原为云龙镇整村推进贫困村庄,占全镇脱贫人口一半以上,村民脱贫以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几年间,李瑞文见证着村里的新变化、新发展,早已把云岭村当作了故乡。

  据介绍,云岭村通过大力发展淮山、散尾葵、萝卜等特色产业改善了群众生活。截至2022年,全村淮山种植规模超200亩,散尾葵种植300亩,萝卜种植600亩,每年为村庄增加约1000万元的收入,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不到8000元增至12000元,增幅高达50%。

  村里的许多群众都住上了“淮山楼”“萝卜楼”,实现了脱贫致富,村民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接下来,云岭村将在原来产业发展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让村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陈丽园 陈歆卓 史瑞丽 陈钰婷 实习生黎明业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