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海南:海口内修文明外“绣花” 三年蜕变扛起省会城市“四个担当”

15.06.2017  13:23

      原标题:文明海南:海口内修文明外"绣花"三年蜕变扛起省会城市"四个担当"

      ▲海口首条海绵公路

      ▲凤翔公园美景如画

      时光如白驹过隙,蓦然回首不禁有些惊叹,这3年海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给海口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是“双创”。2015年对海口来说是别开生面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海口全城总动员助力“双创”工作,提出用3年时间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指标。“双创”让这个滨海城市愈发充满活力,美丽处处绽放。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都得到了改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市民的精神文明素养有了明显提升,这座城市愈发让人留恋。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说,海口作为省会城市,要坚决扛起省会城市的“四个担当”,为“把海南建成全国最好最美地方之一”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上下功夫,不断找差距、补短板,确保拿下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块“金字招牌”,兑现对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承诺。

      “外修”

      凤翔公园将打造成城市地标

      “海口更新计划”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凤翔公园美舍河段,同时也是海口美舍河治理的5个生态修复示范段之一,该公园建成后将实现水生态和水休闲功能相统一,整体打造成湿地公园。

      海口琼山区征收局副局长李祖伟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凤翔公园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把两岸水泥堤坝破除,用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让自然做功。治理后的美舍河将是一条安全的河、干净的河、有生命的河、休闲的河,河水清澈见底,可以下水游泳、到河里抓虾捉鱼,甚至可以直接喝,将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此外,凤翔公园还是琼山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海口推进美舍河生态修复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最美省会城市示范区的具体体现。

      蓝天白云下,高空航拍海口凤翔公园湿地,醉人美景尽收眼底。目前,海口市琼山区凤翔公园的围挡已拆除,核心区已建好并对市民开放。部分湿地已经栽种上水草等水生植物,美景初现。建成后,这片湿地每天可净化处理污水5000吨,可作为景观和生态用水,然后流入人工湖,满足景观用水需求。目前,工人们正通过种植水草等水生动植物,使梯田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体系。

      凤翔公园河道是美舍河重要的生态节点,凤翔公园建成后将同时拥有功能性湿地、生态湿地和梯田雨水净化湿地,实现水生态和水休闲功能相统一。

      “内调”

      下“绣花”功夫解决突出民生难点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以《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为题的报道,点赞海口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难点,下“绣花”功夫对症整治,整体提升城市风貌和管理水平。

      在海口,一到雨季,12345市民热线有三分之一反映的都是内涝积水。海口政府下决心,对全市近千个居民小区、重点路段的地下管网进行排查。为了搞清楚看不见的地下管网,排查人员走进小区,一个个井盖打开检查。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工程师还要变身蛙人,钻进管道,并借助水下机器人帮忙探路。

      “病根”找到了,关键怎么治?海口市从规划入手,将国内外专家请来“把脉”,拿出“一揽子”方案建设海绵城市。去年10月开始,海口按照规划,从最容易积水的农垦路“开刀”,重点对其地下管道进行疏通、扩容,对易涝的长滨路路面进行海绵化改造。

      近半个月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海口示范路段同样降雨量积水消退时间缩短一半。

      据介绍,像治理内涝一样,海口在去年启动的城市更新行动中,梳理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七大方面的不足,展开系统治理。

      另外,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今年3月初,海口交警统筹全市整体路网交通情况,针对龙昆南路存在的潮汐车流现象,制定了早高峰、晚高峰、平峰多套协调控制方案,打出了“绿波带+红波带”组合拳,在缓解交通拥堵上取得了初步效果。不少市民反映,下班回家时,好多次都是一路绿灯。在交通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对红绿灯时间做了细微调整,就给市民带来如此明显的通行感受,这无疑再次说明了“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