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乡村医生的困惑》追踪:根本原因还是收入低

05.09.2014  13:49
《海口乡村医生的困惑》追踪:根本原因还是收入低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多种因素导致村医难招。

  海口网9月5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晶晶 文/图)平均年龄逼近退休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海口市的村医群体亟需输入新的“血液”,才能使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但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热门行业里数百人争抢一个岗位早已司空见惯,村医招聘却门可罗雀。岗多人少,导致基层医疗服务难以开展,是海口市卫生主管部门最为头疼的现状。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执业医师资格证难考,村医工作条件苦,发展机会少,以及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是村医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

  执业门槛高

  有证医师都想去大医院

  24岁的陈妮是澄迈人,如今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两年前,她从成都某中医药大学毕业回乡后本打算找一家医院应聘。“我妈说什么也不让我当医生,她几个同学的孩子在医院干活很累,如果考不到证,也没什么收入。”最终托人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

  陈妮坦言,自己从没想过会去当一名乡村医生,因为印象中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很落后,村民们如果有了大病也绝不会去卫生室看,这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很难有学习或进步的机会。此外,国家对乡村医生有严格的要求,进入乡村卫生室坐诊的医生一定要持有乡村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医生证,没有考到这些证的大学生不能给村民看病。

  陈妮的说法得到海口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张志尧的证实,据统计,目前全市每年考取医师执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仅在30%左右,而作为全省医疗资源最集中的省会海口,无论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乃至精神科,高级医技人员普遍缺乏,这就意味着,凡是拿到执业资格证的医生,都有较大的就业选择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待遇低,环境艰苦,劳动量大的乡村医生,自然没有任何吸引力。

  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世家”要改行

  美兰区演丰镇群庄村卫生室的张丽霞是个爽朗干练的女村医,80平米的卫生室在她的打理下显得整洁温馨,在美兰区的46家村卫生室中,群庄村卫生室是少数能正常运转的卫生室。不仅负责辖区4000多村民的基本医疗,还能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但张丽霞并不幸福,在她的接诊记录本上,凡是70岁以上老人就诊,或带药前来打针的患者,都要由本人或家属签字确认。而这一“不近人情”的做法源于去年的一起医疗纠纷。当时,一位76岁的阿婆患有脑血栓,因为时常头昏,她要求张丽霞替她注射一剂血塞通。老人的就诊记录显示,她曾经注射过这种针剂,确有一定效果,于是张丽霞答应了老人的要求。没想到打针后不久,老人就突发中风,于是张丽霞陷入了将近一年的纠纷中,不仅卫生室多次被砸,自己也数次被人拿凶器威胁。

  吴丽霞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因为村民的不理解,龙华区龙泉镇翰香村两任村医被逼走,村卫生室闲置一年多。

  “我当了20年医生,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虽然责任鉴定还了张丽霞清白,但亲身经历的医闹事件还是让她寒了心。“真的是委屈,一心想帮人,但医生也不是神仙。”张丽霞说,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学医从医的,女儿也刚从医学校毕业两年多,但她坚决反对女儿接自己的班,因为害怕孩子受不了这样的精神压力和委屈。

  业内人士

  根本原因还是收入低

  “不管创造怎样的学习进修机会,或者置办多先进的设备,首先要有人才行。”海口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光吾说,目前,想要发展村镇一级医疗服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留住人,“没人唱戏,搭多好的戏台都没用”。

  “医疗改革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一定要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像村卫生室乃至镇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突不破缺人才的瓶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待遇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市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3个部分,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前提下,每人每月能获得1000元的财政补助,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服务1个人,按5元/年的标准进行补助,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时,按6元/人收取诊疗费。如果勤劳肯干,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但大部分的村医,因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开展诊疗和公卫服务,每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出头。

  “调动积极性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待遇,只有吸引人留下来,才能灵活开展工作,最终达到发挥农村基层网底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公益性和积极性是海口医疗体系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康,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