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为公交车找个家有多难?

27.05.2014  19:10

  2009年,一份海口市人大代表关于公交场站的建议被列为当年的主任会议一号督办案。令人不解的是,时过5年,公交车占道停放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缓解。全市共1500多辆公交车,但是由于公交车场站的缺乏,仍有逾1000辆公交车需占道停放。(详见5月26日《南国都市报》06版)

  公交车下了班无家可归,不仅让司机师傅与公交公司常为电池被盗、车辆被撞、乱停被罚等感到头疼,发出了像流浪猫一样的感慨。对于相关部门而言,或许也因规划建设、司机市民不配合、屡遭投诉曝光等问题,一肚子苦水。

  为何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展缓慢,赖床难起?想来无非是一些单位、一些人员对“公交优先”认识不足、行动缺位,该出手时不出手,推诿扯皮躲猫猫罢了。在完善公交场站体系、改善公交管理和服务等细节工作上,没有履行应尽之责,甚至以公共利益为博弈平台,置群众呼声于不闻、人大督办于不顾。

  如何扯清这团麻纱?不仅需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困难为考验,剖析公交车“睡大街”这一“老大难”的症结,消除畏难情绪,用心想事、用智谋事,千方百计破解之;更需要我们把挑战当机遇,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转变作风,抵住“小算盘”的诱惑,矫正“近视眼”的视野,跳出“小圈子”的限制,打破“天花板”的瓶颈,用力干事,用情兴事,推进部门、行业间无缝衔接、共识共为,打造群众满意窗口。毕竟,公用事业的本源就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

  也惟如此,以解决百姓出行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公交优先”才不会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海口市的“公交都市”试点工作也才有望取得明显成效,而公交车无家可归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