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青金橘被弃之痛倒逼市场拓新

02.12.2014  11:31

  一筐筐成熟的青金橘,被倒入田地排水沟或其他地方丢弃。因为没销路,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青金橘种植大户李经南已倒掉了1万多斤青金橘。他无奈地说,如果还是找不到销路,未来一周他将不得不再扔掉3万斤青金橘。(12月1日《南国都市报》)

  产品价格大起大伏的遭遇,既非李经南的个案,亦非青金橘甚至农产品所独有。需要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供给与需求始终处在相互博弈的状态。不仅普通瓜菜首当其冲,优质产品同样回避不了。譬如,青金橘在我省的餐饮市场上就颇受青睐;济源的“滞销杏”也是无公害绿色环保杏,皮薄个大,口感甘甜;“礼县苹果”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且还需看到,一些产品的滞销并非无人问津,而是在特定时期,收购商的价格与农户的心理预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让农户陷入“惜售”“割肉”的两难境地。

  打开市场首先要了解市场。“除了可当酱料来食用,好像还可以做洗洁精啥的吧”,青金橘大户的“懵懂”,无疑折射出一些农户在“了解市场”上的窘境。就农业产销而言,与产销信息的不对称性共同“发威”的,还有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如何规避应对,不仅需要农户们意识到,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高企风险是农业生产的常客;更需要农户们学会借助“村村通”、互联网等渠道,告别家里地里“两点一线”、“人啥我啥”的生产跟风。

  了解市场还要会找市场。“问过一些中间商,对方只是说收购商不要,具体也没说是为什么”,青金橘大户的纠结,并非个案。一段时期以来,仍有一些农户把“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也没有资金去调查了解市场”当借口,以“东南西北中,抓阄去哪卖”的方式“找市场”。而不去多探究一下,青金橘作为纯天然的“”,能否像槟榔一样走出海南,在调味品市场上谋得更大的空间等。其实,产能过剩不仅倒逼农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管理,更倒逼着农户既注重农业的种植,也开始在育种农业、休闲农业的产业链上做文章,并在订单农业、电商销售等新渠道上下功夫。

  找到市场还要驾驭市场。实践证明,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在市场上取得话语权,告别被动的“价格战”,告别“饱一顿饥一顿”的望天收,就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抢占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在深加工、精加工、品牌农业方面谋突破,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此前帮助青金橘种植户渡难关的海南诚利集团为例,便把不易保存的青金橘加工成了水果粉,不仅提升了附加值,还大大延长了储藏期。

  有需求就有商机,有困惑就谋出路。如何让“会说话”的市场“说好话”,了解市场把品种做新、发现市场把品质做优、驾驭市场把品牌做强,这些无疑都有着“点石成金”的意义。(郑彤)